铜仁学院学报

访问量:142466

梵净古典学

  • 真醇博雅:董沄诗歌与阳明心学接受

    张菁洲;

    文学世界的塑造是主体表现情感、传导思想的重要方式。明代后期文学心性思潮的发展与阳明心学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关联性,文学艺术成为心学思想的阐释方法。以董沄为代表的阳明后学的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心学阐释与思想接受的倾向。董沄以心为本的创作论,力行工夫的价值论,汉魏之音的风格意识丰富了明代文学的理论,而其诗歌中真挚纯粹式理想人格的塑造、博雅宁静式审美境界的追寻,以及学诗门径与学理门径的探索则在实践中见证了明代文学的心性化道路。董沄用诗歌的方式,在诗歌与文学作品的评点中融汇了自身的心体之思,进一步发掘心学与文学结合的可能。

    2024年03期 v.26;No.169 1-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 福建方志所见王阳明行迹与年谱的对读——兼议方志中文学资料的纪实性与虚构性

    李佳纹;

    王阳明一生两次半入闽。他游历武夷、征战汀漳、驻军上杭、置县平和,不仅在福建进行社会治理和军事活动,还施行德政、传道讲学、兴办文教,用心学思想教化闽中文人,与闽地结下不解之缘。因此,福建地方志中就保存了大量王阳明在闽地的行迹、传记、诗文作品和后学信息。这些材料与《阳明先生年谱》《王阳明先生图谱》以及阳明后学的书写存在一定出入,尤其是关于王阳明在福建的第一次行迹的记载差异较大。对这些差异进行梳爬考证,一方面可以纠正和落实王阳明入闽的时间与路线,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探知地方志在传人记事方面的特殊机制,揭示其中文学资料纪实与虚构并存的价值与不足。

    2024年03期 v.26;No.169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8K]

教育学

  • “旅游经济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和应用的探索

    罗正业;黎泽平;田风霞;

    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单一维度的知识传授,导致学生视野受限,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狭窄,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无法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及基于产出教育理念的推广,“互联网+教育”和产出导向教学法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探索的新潮流。在“互联网+教育”及产出导向教学法基础上,将线下传统教学模式和线上新型教学模式有机融合,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以铜仁学院“旅游经济学”课程为例,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等线上学习平台,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旅游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改革和应用。

    2024年03期 v.26;No.169 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历史文化

  • 贵州汉族移民史研究述评

    周永健;

    学术界关于贵州移民史之阶段划分颇有争论,四阶段说、五阶段说、六次迁移说是主流。关于汉族移民入黔之原因、类型与特点分析,普遍认为与中央王朝经营贵州之政策走向有关,一些学者详细分析了历代入黔汉族移民类型、方式及特点,进而关注汉族移民入黔人口数量、分布等问题。入黔汉族移民与土著民族交往与文化互渗、汉族少数民族化、认同贵州文化等,是学者比较关注的话题。由此,一些学者分析汉族移民给贵州带来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诸多积极影响,以及因此触发的一些族群之间的矛盾冲突与调适问题。

    2024年03期 v.26;No.169 28-3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 隐然论道与史册昭垂:清儒陆世仪名位流变及从祀考

    张清文;刘心怡;

    或承尊朱黜王等门户之见,清理学家陆陇其等对陆世仪人物及儒家义理观褒贬交杂。陆氏身故后,太仓州士绅尊其为乡贤,并陪祀书院,又经《思辨录》等刊著流播,全祖望、唐受祺作传宣弘,陆氏声名更为显扬。光绪元年(1875),应地方州奏疏题请,清廷准将其从祀孔庙,陆世仪以乡贤之身得以增祀,由一介地方生员跃居成为儒家主流。清末世乱时危,清廷多以理学名儒从祀,以延揽程朱学从众,而陆氏持论中允,治学驳杂,“不废陆王”,后得《国朝学案小识》为之构建理学道统谱系,塑其为清道统正宗。学术、政治互通纠葛中,陆世仪人物形象渐跃升为清国家正统,成为清廷权力与江南地域性力量共同构塑的孔门圣贤。

    2024年03期 v.26;No.169 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人类学与民族学

  • 苗族祭仪“布冲他力”的名称含义与仪式性质

    吴晓东;

    苗语东部方言区的苗族有一堂称为“布冲他力”(bul qod tead lis)的祭祀仪式,有白天与黑夜之分。“布冲”(bul qod)是指砍掉仪式中带刺的qod(冲)树,以达到“他力”(tead lis)的目的,即解开詈、咒语。此仪式与另一种也有白天黑夜之分的祭祀仪式“叭力”关系紧密,是同一种仪式的分化。无论是仪式行为还是祭祀目的,“布冲他力”目前在各地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异与分化。

    2024年03期 v.26;No.169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 记忆重现与文化阐释——民族志的叙事研究

    李军;汪丽莎;

    民族志作为一种承载社会文化的文本类型与研究方法,主要通过记忆重现这类收集资料的方式阐释地方文化,经过了科学性、客观性、真实性的质疑与考验。近年来,以“民族志”为主题的研究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其叙事层面的研究逐渐成为新的研究侧重点。通过文献梳理的方法,结合国内外的民族志研究,分析民族志的定义与发展历程,归结民族志叙事的核心与主要方式,探索民族志叙事的研究重点与现存问题。

    2024年03期 v.26;No.169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 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振兴的法治保障路径探析

    曾礼;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立足西部民族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保障和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振兴的法治路径,可从三个方面来实现:一是要坚持以党和国家民族工作为主线,依靠现有的文化遗产法律规定,主动培育一批整体性、系统性、特色性的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以整体性保护为基本理念,落实好“文化遗产法”;二是要综合“现代治理”和“传统治理”两种治理观,执行好相关产业法则,进一步规范乡村文化产业秩序;三是要以区域协同立法为契机,创新好“文化协同法”,创设民族文化区域协同保护和长效保护新格局。

    2024年03期 v.26;No.169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文学研究

  • 论胡小石与冯沅君的诗词交游

    郭薇;

    胡小石为冯沅君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时期的老师,师生情谊非常深厚。二人常以诗词寄赠、唱和,以诗词作为情谊交流的纽带。从民国初期到解放初期,师生二人一直保持诗词交游。作为诗坛名家与前辈师长,胡小石以其独立的人格范式、高超的诗学修养、金针度人的传道精神,成为冯沅君诗词创作重要的取法对象。二人的诗词在用韵、题目、字句等形式上多有相似之处,在情感内容上亦有相通之处。二人的诗词交游具备多方面的价值:诗词大多为因事缘情之作,破除了交际应酬的俗套,艺术技巧足以称道,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二人在抗战军兴流寓西南时,诗词交游最为频繁。他们在诗中展现时代的巨变和民族灾难,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和流寓西南的苦闷,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二人的诗词交游,可订正《胡小石先生年表》及《冯沅君创作译文集》《冯沅君传》等相关年谱传记中的讹误遗漏之处,亦可补胡小石与冯沅君诗集之阙,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2024年03期 v.26;No.169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 牛汉和艾青在诗意交往下的诗美呈现

    乔军豫;

    牛汉与艾青因绘画而相识,因诗歌而相知,开启一段诗意交往的人生,跨越半个多世纪。真诚而体贴的交往,彼此既达成心灵的偎依,又丰富了诗歌创作经验。他们在诗学观念上切磋琢磨,善于从苦难中寻找资源,化苦为美;在语言上另辟蹊径,追求散文美。从诗歌审美角度概括,他们二人的诗歌有着近似的苦难意识和趋同的散文美。这种近似和趋同,也推动他们继续深交下去,巩固他们的诗性友情,给诗坛留下一段生生不息传播深广的佳话。

    2024年03期 v.26;No.169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经济学与管理学

  • 地方政府治理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研究

    赵向豪;胡蝶;刘亚茹;

    以2008—2020年全国28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地方政府治理各维度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的总体及区域差异化影响效应,同时引入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两个中介变量分析地方政府治理影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的路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显著促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2)在不同区域,地方政府治理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影响效应存在较大差异;(3)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均在地方政府治理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一是要加强产业外部环境建设,构筑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基础支撑;二是要充分激发市场潜力,加快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三是要提升创新要素集聚能力,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合理化集聚;四是各区域应立足现实精准施策,优化产业集聚结构。

    2024年03期 v.26;No.169 8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 社会治理视域下基层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实体的实践探索及优化路径——以贵州省金沙县为例

    曾艳;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出新的部署。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让社会既拥有良好秩序又充满发展活力,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基层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实体,是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不仅具有经济带动优势,能够促进共同富裕,也具有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基层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实体是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采取农业集约化管理手段,推动村集体经济快速高效发展。它既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也是增强党在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巩固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载体。金沙县基层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实体围绕规范化、实体化、内涵式发展思路,在促谋划研判、促政策落实、规范监测管理、探索示范带动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如何进一步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可以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外部环境等方面着手。

    2024年03期 v.26;No.169 97-10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 增值税改革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研究

    崔大海;

    抑制企业金融化对于振兴实体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多项重大增值税改革,基于2009—2019年的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综合分析增值税改革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增值税改革显著抑制了企业金融化,在改变税负水平衡量方式和样本区间,排除内生性干扰后抑制作用依然具有稳健性,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对于小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效果显著。机制检验显示增值税改革主要通过活水纾困、实业拉动和收益改善机制发挥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抑制作用。

    2024年03期 v.26;No.169 10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 合肥六安同城化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驱动机制研究

    曹冲;谢文宝;宋浩楠;袁国军;

    基于2006—2021年合肥和六安两市的数据,构建了合六同城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其进行测度,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从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维度对合六同城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驱动机制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合六同城化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且合肥发展水平显著优于六安发展水平;合六同城化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群中,要素同城化和产业同城化始终位居前列,而交通同城化、开放同城化、生态同城化依次位居其次;从内源性视角看,生态同城化、交通同城化、开放同城化、产业同城化和要素同城化对合六同城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存在显著影响,而生态同城化和交通同城化是其主要驱动力,产业同城化和要素同城化的推动作用相比前者有限,未来应在开放合作的同时,着眼创新产业链布局,提高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从外源性视角看,顶层设计和数字技术是合六同城化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统一市场和消费升级呈现不显著的负向影响,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统一市场建设,提供有效供给质量。

    2024年03期 v.26;No.169 11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