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子烨;
<正>所谓古典学是一个发源于西方的现代学术概念,这一概念确立了以上古经典为核心的多元研究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是,现代意义古典学的研究,与我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存在着交叉关系。这就是我国自春秋以来沿袭不绝的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学术传统,这属于狭义的经典学;而广义的经典学,则涉及经史子
2019年06期 v.21;No.142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 赵培;
通过对国内外既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可知先秦两汉典籍的经典化研究,待讨论处尚多。《书》类文献的经典化研究,当以厘清"《书》类文献""早期形态"等相关概念的义涵为前提。早期《书》类文献具有官私学的区分,不能一概而论。典籍的早期形态可以从载体形态和文本形态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其中载体形态主要关注载体的材质和不同时代相应的典籍载体制度,文本形态则主要关注文本内容与文字形态。经典化研究对古典学的重建意义重大,当属于其内核部分。
2019年06期 v.21;No.142 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1K] - 范子烨;
<正>所谓古典学是一个发源于西方的现代学术概念,这一概念确立了以上古经典为核心的多元研究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是,现代意义古典学的研究,与我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存在着交叉关系。这就是我国自春秋以来沿袭不绝的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学术传统,这属于狭义的经典学;而广义的经典学,则涉及经史子
2019年06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 赵培;
通过对国内外既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可知先秦两汉典籍的经典化研究,待讨论处尚多。《书》类文献的经典化研究,当以厘清"《书》类文献""早期形态"等相关概念的义涵为前提。早期《书》类文献具有官私学的区分,不能一概而论。典籍的早期形态可以从载体形态和文本形态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其中载体形态主要关注载体的材质和不同时代相应的典籍载体制度,文本形态则主要关注文本内容与文字形态。经典化研究对古典学的重建意义重大,当属于其内核部分。
2019年06期 1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1K] - 李玫;
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部》"宾白第四"中,阐发了他关于戏曲传奇宾白创作的理论主张。其中"文贵洁净"一则,主要论述行文要简省这一论点。李渔的阐释内涵丰富,指出了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多与少,并非单纯以数量论,与文字所表现的内容和语言本身的意、韵相关。文字的"多"与"少"之间存在一种辩证关系,对"多"与"少"的判断,接受者的主观感受也参与其间。李渔论"文贵洁净",继承和发扬了前人诗文理论及戏曲理论中的精华,不仅对戏曲宾白创作有指导意义,实际上也从理论上揭示了文学语言的特质。李渔"文贵洁净"理论主张内涵深厚,借鉴前人诗文理论及戏曲理论基础上,亦有创见。清代文人评论李渔的戏曲小说及诗歌创作时有所抉发,从李渔践行其理论主张的实绩来看,"文贵洁净"这一观点对文学及戏曲创作有重要指导作用。
2019年06期 v.21;No.142 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 李玫;
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部》"宾白第四"中,阐发了他关于戏曲传奇宾白创作的理论主张。其中"文贵洁净"一则,主要论述行文要简省这一论点。李渔的阐释内涵丰富,指出了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多与少,并非单纯以数量论,与文字所表现的内容和语言本身的意、韵相关。文字的"多"与"少"之间存在一种辩证关系,对"多"与"少"的判断,接受者的主观感受也参与其间。李渔论"文贵洁净",继承和发扬了前人诗文理论及戏曲理论中的精华,不仅对戏曲宾白创作有指导意义,实际上也从理论上揭示了文学语言的特质。李渔"文贵洁净"理论主张内涵深厚,借鉴前人诗文理论及戏曲理论基础上,亦有创见。清代文人评论李渔的戏曲小说及诗歌创作时有所抉发,从李渔践行其理论主张的实绩来看,"文贵洁净"这一观点对文学及戏曲创作有重要指导作用。
2019年06期 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 钟伟春;张传燧;
湛若水是我国明代有着丰富教育思想的一位教育家,但对其教师思想进行解读者甚少。湛若水通过个人求学经历的感悟,对儒家"师道观"的承继,以及本人心学思想的涵养,形成了他自身的教师思想,包括"昌贤才""成德业"的教师作用观与"德才兼备"的教师素质观,并将这些思想都反映到了毕生的办学、讲学实践中。对湛若水教师思想进行深入地剖析,既可以揭示其教师作用观、素质观的本质内涵,也可以供今人观瞻与学习。
2019年06期 v.21;No.142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 钟伟春;张传燧;
湛若水是我国明代有着丰富教育思想的一位教育家,但对其教师思想进行解读者甚少。湛若水通过个人求学经历的感悟,对儒家"师道观"的承继,以及本人心学思想的涵养,形成了他自身的教师思想,包括"昌贤才""成德业"的教师作用观与"德才兼备"的教师素质观,并将这些思想都反映到了毕生的办学、讲学实践中。对湛若水教师思想进行深入地剖析,既可以揭示其教师作用观、素质观的本质内涵,也可以供今人观瞻与学习。
2019年06期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 伍先春;伍雅琴;
为了解师范专科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现状,以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顶岗实习为个案,通过对赣州师专147名顶岗实习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顶岗实习生周课时普遍超过15节,且许多学生需要教三门及以上科目,教学任务繁重;学生课堂教学语言、板书设计能力亟待提高;学生住宿环境有待改善的问题。并分析问题背后存在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分科过于精细、学生学习情况不佳等原因,提出重视立德树人,提高敬业水平;创新教育模式,强化专业技能;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改善服务环境,提高顶岗实习生待遇等培养路径。
2019年06期 v.21;No.142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 伍先春;伍雅琴;
为了解师范专科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现状,以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顶岗实习为个案,通过对赣州师专147名顶岗实习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顶岗实习生周课时普遍超过15节,且许多学生需要教三门及以上科目,教学任务繁重;学生课堂教学语言、板书设计能力亟待提高;学生住宿环境有待改善的问题。并分析问题背后存在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分科过于精细、学生学习情况不佳等原因,提出重视立德树人,提高敬业水平;创新教育模式,强化专业技能;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改善服务环境,提高顶岗实习生待遇等培养路径。
2019年06期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 邹晓玲;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汉语方言的地理格局为官话和非官话二分,官话为西南官话,非官话有湘语、乡话和混合型方言,其地理格局的形成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自然地理、历史移民、历史行政等密切相关。
2019年06期 v.21;No.142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 邹晓玲;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汉语方言的地理格局为官话和非官话二分,官话为西南官话,非官话有湘语、乡话和混合型方言,其地理格局的形成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自然地理、历史移民、历史行政等密切相关。
2019年06期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 唐七元;芦大鹏;
中平镇是广西象州县管辖的一个镇,当地所说官话与象州县城官话,以及柳州市区官话略有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声母方面有舌尖前声母和舌叶两套塞擦音擦音声母;韵母方面主要表现为其前后鼻音韵尾有别,不同于柳州市区官话和象州县城官话;声调方面主要表现为有五个声调,去声分为阴去和阳去,入声消失,入声归入阳去和阳平;而且,象州白石话独立的入声调并不存在,大部分入声归入阳去调,中平官话去声分阴阳是受湘语的影响。
2019年06期 v.21;No.142 55-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 唐七元;芦大鹏;
中平镇是广西象州县管辖的一个镇,当地所说官话与象州县城官话,以及柳州市区官话略有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声母方面有舌尖前声母和舌叶两套塞擦音擦音声母;韵母方面主要表现为其前后鼻音韵尾有别,不同于柳州市区官话和象州县城官话;声调方面主要表现为有五个声调,去声分为阴去和阳去,入声消失,入声归入阳去和阳平;而且,象州白石话独立的入声调并不存在,大部分入声归入阳去调,中平官话去声分阴阳是受湘语的影响。
2019年06期 60-6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 袁书会;管莉莉;
以咏马或画马为主题的诗在杜甫诗中不算少见。从最早的开元二十八年《房兵曹胡马》到大历五年《白马》,几乎贯穿了杜甫整个的创作生涯。从年少的鲜衣怒马到中年的东郊瘦马,再到晚年的病马,真实呈现了诗圣杜甫人生心路历程的变化。通过这些同题诗的变化轨迹,亦可窥探杜甫思想和诗风的成熟嬗变过程。
2019年06期 v.21;No.142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 袁书会;管莉莉;
以咏马或画马为主题的诗在杜甫诗中不算少见。从最早的开元二十八年《房兵曹胡马》到大历五年《白马》,几乎贯穿了杜甫整个的创作生涯。从年少的鲜衣怒马到中年的东郊瘦马,再到晚年的病马,真实呈现了诗圣杜甫人生心路历程的变化。通过这些同题诗的变化轨迹,亦可窥探杜甫思想和诗风的成熟嬗变过程。
2019年06期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 王志清;
地理辋川,经过王维的诗意点化,而成为了一种与人与人文相生相发的地缘,弱化了地理的纯粹性与客观性,成为了一种因缘和合的地理意象,一种文化与精神的园林,而不复是一般性的地理名义。《辋川集》组诗,是王维对自然的诗意理解,是王维的一种生命现场,是诗人对于山水地理的诗性感知,是诗人对自然山水的一种精神营造,是对辋川地理客体的审美点化,是诗人情感思想的孕育与生殖,反映或象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与美好理想。我们对组诗的研究,虽然主要不是求证或复原昔日的辋川面貌,然这些"辋川意象"所展示的特殊的文学形态,还是为我们提供了感性而诗意认知辋川的重要依据。而辋川地理意象一旦形成,就具有了比较高的文化的稳定性,成为了一个文化母体不变的文化载体。
2019年06期 v.21;No.142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 王志清;
地理辋川,经过王维的诗意点化,而成为了一种与人与人文相生相发的地缘,弱化了地理的纯粹性与客观性,成为了一种因缘和合的地理意象,一种文化与精神的园林,而不复是一般性的地理名义。《辋川集》组诗,是王维对自然的诗意理解,是王维的一种生命现场,是诗人对于山水地理的诗性感知,是诗人对自然山水的一种精神营造,是对辋川地理客体的审美点化,是诗人情感思想的孕育与生殖,反映或象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与美好理想。我们对组诗的研究,虽然主要不是求证或复原昔日的辋川面貌,然这些"辋川意象"所展示的特殊的文学形态,还是为我们提供了感性而诗意认知辋川的重要依据。而辋川地理意象一旦形成,就具有了比较高的文化的稳定性,成为了一个文化母体不变的文化载体。
2019年06期 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 吴振华;
于邵是中唐时期创作序体较多的作家,其诗序具有如下特点:(1)善于运用简洁的四言骈句,描写悬想的景色;(2)结构比较固定,具有类型化、格套化倾向,缺乏鲜明的个性;(3)时间、地点和人物的表述都有模糊化的倾向,应酬性掩盖了真正的才情。于邵诗序表明"赠人以言"已经代替"赠人以诗"成为新时尚,具有较高的文学史意义。
2019年06期 v.21;No.142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 吴振华;
于邵是中唐时期创作序体较多的作家,其诗序具有如下特点:(1)善于运用简洁的四言骈句,描写悬想的景色;(2)结构比较固定,具有类型化、格套化倾向,缺乏鲜明的个性;(3)时间、地点和人物的表述都有模糊化的倾向,应酬性掩盖了真正的才情。于邵诗序表明"赠人以言"已经代替"赠人以诗"成为新时尚,具有较高的文学史意义。
2019年06期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 张学松;
李商隐《燕台四首》并非早年所写艳情诗而是晚年托寓之作。诗人以隐晦手法写"心魂间一种窈眇幽微之境界",约略有三层意蕴:第一,对政治理想和幕府漂泊如梦似幻之流寓一生的追忆与叹惋;第二,对亡去之所仰慕晚唐政治家的悼念;第三,对一生恋情悲剧的追念与伤怀。这三者又互为关联蕴含。《柳枝五首》的序言乃诗人"自乱其词"的障眼法。
2019年06期 v.21;No.142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 张学松;
李商隐《燕台四首》并非早年所写艳情诗而是晚年托寓之作。诗人以隐晦手法写"心魂间一种窈眇幽微之境界",约略有三层意蕴:第一,对政治理想和幕府漂泊如梦似幻之流寓一生的追忆与叹惋;第二,对亡去之所仰慕晚唐政治家的悼念;第三,对一生恋情悲剧的追念与伤怀。这三者又互为关联蕴含。《柳枝五首》的序言乃诗人"自乱其词"的障眼法。
2019年06期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 张媛颖;
《武林怡老会诗集》是明代万历年间张瀚等人唱和诗歌的结集。该集不但呈现了明代官员致仕后的唱和活动,还体现了明人观念中的尊礼思想,展现了唱和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尊礼方面主要体现为:诗集编排上的遵从"四序"、画像编排上的以齿为序、主会形式上的迭为主宾和雅集活动时的有礼有节。这与张瀚本人对礼的坚守、诸老对前代结社的效仿及教化乡邦的观念有关。怡情方面,怡老会诗歌绘耄耋之容、祈寿考之愿,兴桑榆之叹、行及时之乐,情契释道、希冀立言不朽。和前代怡老会相比,其所怡之情更趋平和、更同质化。在情礼关系上,怡老会既崇礼、又怡情,以礼节情,从而使其诗歌呈现出尚雅的特点。明代怡老社团完整保存下社集的不多,《武林怡老会诗集》的文献和文化价值不容忽视。
2019年06期 v.21;No.142 110-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 张媛颖;
《武林怡老会诗集》是明代万历年间张瀚等人唱和诗歌的结集。该集不但呈现了明代官员致仕后的唱和活动,还体现了明人观念中的尊礼思想,展现了唱和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尊礼方面主要体现为:诗集编排上的遵从"四序"、画像编排上的以齿为序、主会形式上的迭为主宾和雅集活动时的有礼有节。这与张瀚本人对礼的坚守、诸老对前代结社的效仿及教化乡邦的观念有关。怡情方面,怡老会诗歌绘耄耋之容、祈寿考之愿,兴桑榆之叹、行及时之乐,情契释道、希冀立言不朽。和前代怡老会相比,其所怡之情更趋平和、更同质化。在情礼关系上,怡老会既崇礼、又怡情,以礼节情,从而使其诗歌呈现出尚雅的特点。明代怡老社团完整保存下社集的不多,《武林怡老会诗集》的文献和文化价值不容忽视。
2019年06期 115-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