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长林;罗静;陈昌芸;
乡村学校教育、乡村扶贫、乡村振兴三者之间休戚相关:乡村扶贫为乡村学校教育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乡村振兴为乡村学校教育发展提供政策指引,而乡村学校教育则是实现乡村脱贫与振兴的重要手段。乡村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乡村扶贫与振兴的文化功能。以内生增长理论和文化生态系统理论为支撑,省思乡村学校教育发挥文化功能,在促进乡村扶贫与振兴中所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核心层主体性缺失及支持层有效扶持不足的主体困境,教育对象复杂化及发展动力不足的客体困境,教育结构单一及内容式微的介体困境,旧有机制羁绊及新的环境尚在生成的环体困境。基于此,可打造主体担当+精准供给的主体系统、共建外部推力+内生动力的客体系统、构建夯形铸魂+话语共生的介体系统、形成探索实践+创新理论的环体系统,进而发展乡村学校教育,充分发挥乡村学校教育促进乡村扶贫与振兴的文化功能。展望未来,助推乡村扶贫与振兴,乡村学校教育可从三方面着力:其一,围绕圆点,聚焦乡村人,促进乡土化与优质化融合发展;其二,找准支点,基于乡村情,实现现代化与特色化齐头并进;其三,做出亮点,铸造乡村魂,达成历史性与创新性相通互融。
2019年03期 v.21;No.138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 侯长林;罗静;陈昌芸;
乡村学校教育、乡村扶贫、乡村振兴三者之间休戚相关:乡村扶贫为乡村学校教育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乡村振兴为乡村学校教育发展提供政策指引,而乡村学校教育则是实现乡村脱贫与振兴的重要手段。乡村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乡村扶贫与振兴的文化功能。以内生增长理论和文化生态系统理论为支撑,省思乡村学校教育发挥文化功能,在促进乡村扶贫与振兴中所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核心层主体性缺失及支持层有效扶持不足的主体困境,教育对象复杂化及发展动力不足的客体困境,教育结构单一及内容式微的介体困境,旧有机制羁绊及新的环境尚在生成的环体困境。基于此,可打造主体担当+精准供给的主体系统、共建外部推力+内生动力的客体系统、构建夯形铸魂+话语共生的介体系统、形成探索实践+创新理论的环体系统,进而发展乡村学校教育,充分发挥乡村学校教育促进乡村扶贫与振兴的文化功能。展望未来,助推乡村扶贫与振兴,乡村学校教育可从三方面着力:其一,围绕圆点,聚焦乡村人,促进乡土化与优质化融合发展;其二,找准支点,基于乡村情,实现现代化与特色化齐头并进;其三,做出亮点,铸造乡村魂,达成历史性与创新性相通互融。
2019年03期 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 范子烨;
<正>萧梁天监五年(506),北魏大军包围了徐州,曹景宗率部迎战,大败魏将杨大眼。景宗振师凯旋,梁武帝萧衍在华光殿为他设宴。一代名将的赫赫武功,自然需要著名诗人为之歌咏。于是,武帝命沈约赋韵,众文士各自领命赋诗。此时,曹景宗自当志得意满,逸气凌云,他应该安享被诗人们歌咏的荣光,但是,曹将军居然也强烈地求韵赋诗。《南史·曹景宗传》载:"景宗振旅凯入,帝于华光殿宴饮连句,令左仆射沈约赋韵。景宗不得韵,意色不平,启求赋诗。帝曰:‘卿伎能甚多,人才英拔,何必止在一诗?’"武帝本意是想保全景宗的面子,实际上是认为写诗并非他的强项,可谓体贴至极。这么好的皇帝到哪儿去找啊!《南
2019年03期 v.21;No.138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 黄金灿;
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诗韵学与诗学概念,"险韵"在当代古典诗学界受到普遍关注。所谓"险韵诗",就是指押"险韵"这一艺术手法在诗歌结构系统中由从属地位上升至主导地位后形成的一种独立的诗歌类型。"险韵"与"强韵""难韵""僻韵"等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险韵诗"与次韵诗、独木桥体、联句诗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险韵"一共有三个典型历史文本,同时也由此产生三个代名词,即"竞病诗""车斜韵"与"尖叉韵",构成了我国古典诗学的特殊"险韵"现象。
2019年03期 v.21;No.138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 范子烨;
<正>萧梁天监五年(506),北魏大军包围了徐州,曹景宗率部迎战,大败魏将杨大眼。景宗振师凯旋,梁武帝萧衍在华光殿为他设宴。一代名将的赫赫武功,自然需要著名诗人为之歌咏。于是,武帝命沈约赋韵,众文士各自领命赋诗。此时,曹景宗自当志得意满,逸气凌云,他应该安享被诗人们歌咏的荣光,但是,曹将军居然也强烈地求韵赋诗。《南史·曹景宗传》载:"景宗振旅凯入,帝于华光殿宴饮连句,令左仆射沈约赋韵。景宗不得韵,意色不平,启求赋诗。帝曰:‘卿伎能甚多,人才英拔,何必止在一诗?’"武帝本意是想保全景宗的面子,实际上是认为写诗并非他的强项,可谓体贴至极。这么好的皇帝到哪儿去找啊!《南
2019年03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 黄金灿;
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诗韵学与诗学概念,"险韵"在当代古典诗学界受到普遍关注。所谓"险韵诗",就是指押"险韵"这一艺术手法在诗歌结构系统中由从属地位上升至主导地位后形成的一种独立的诗歌类型。"险韵"与"强韵""难韵""僻韵"等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险韵诗"与次韵诗、独木桥体、联句诗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险韵"一共有三个典型历史文本,同时也由此产生三个代名词,即"竞病诗""车斜韵"与"尖叉韵",构成了我国古典诗学的特殊"险韵"现象。
2019年03期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 宋佳俊;
中国古代的文学思潮、文学变革往往是由精英士人所引起或完成的。而"学在家族"的六朝社会,精英士人群体大多出生于世家大族,五言诗相较四言诗而言,作为一种题材,它的主要创作者和引领者也多是精英阶层,故而也多出于家族之中。《文选》对于诗人的选诗情况和诗评家对诗人的品评相互参照,是对六朝诗歌价值评判的正确方法。把《诗品》中120多位诗人按同家族的人归类,发现汉魏六朝的五言诗具有典型的家族色彩,这与钟嵘士族出身、熟悉谱牒学有关。进而统计《诗品》中诗人的出生地,发现汉魏西晋之时,诗人的出生地大体以政权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而后东晋南朝,随着侨姓家族的南下而呈现自北向南的发展趋势。
2019年03期 v.21;No.138 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 宋佳俊;
中国古代的文学思潮、文学变革往往是由精英士人所引起或完成的。而"学在家族"的六朝社会,精英士人群体大多出生于世家大族,五言诗相较四言诗而言,作为一种题材,它的主要创作者和引领者也多是精英阶层,故而也多出于家族之中。《文选》对于诗人的选诗情况和诗评家对诗人的品评相互参照,是对六朝诗歌价值评判的正确方法。把《诗品》中120多位诗人按同家族的人归类,发现汉魏六朝的五言诗具有典型的家族色彩,这与钟嵘士族出身、熟悉谱牒学有关。进而统计《诗品》中诗人的出生地,发现汉魏西晋之时,诗人的出生地大体以政权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而后东晋南朝,随着侨姓家族的南下而呈现自北向南的发展趋势。
2019年03期 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 张振龙;徐崇茗;
汉魏之际是我国古代社会发生重要转型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文人游艺活动发生重要转型的时期。此时文人的游艺活动彰显出不同以往的发展趋势,不仅性质上经历了从治国理政的工具到娱乐艺术的转变,内容上经过了从单一到综合的演进,而且形式上也有了从以因袭为主到以创新为主的发展。
2019年03期 v.21;No.138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 张振龙;徐崇茗;
汉魏之际是我国古代社会发生重要转型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文人游艺活动发生重要转型的时期。此时文人的游艺活动彰显出不同以往的发展趋势,不仅性质上经历了从治国理政的工具到娱乐艺术的转变,内容上经过了从单一到综合的演进,而且形式上也有了从以因袭为主到以创新为主的发展。
2019年03期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 白强;
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高等教育需要与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因此,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基于此,需从加强国家层面的宏观统筹、增强大学发展内生活力、引导社会第三方参与质量评估等方面破解高等教育发展难题,促进高等教育平衡发展、充分发展。
2019年03期 v.21;No.138 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 白强;
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高等教育需要与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因此,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基于此,需从加强国家层面的宏观统筹、增强大学发展内生活力、引导社会第三方参与质量评估等方面破解高等教育发展难题,促进高等教育平衡发展、充分发展。
2019年03期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 周虹;
作为国际教育领域中的后起之秀,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在近十余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学生的国际流动表现得尤为活跃。其中,内向流动是主要流动方式;内向流动和外向流动的学习领域趋同,但学习性质差异大;内向流动以垂直流动为主,外向流动更趋于多元化。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澳大利亚高校学生流动总量将继续增长,"亚洲区域化"特征将更加明显,区域合作将推动双向流动,流动学生学历层次将进一步提高。
2019年03期 v.21;No.138 4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 周虹;
作为国际教育领域中的后起之秀,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在近十余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学生的国际流动表现得尤为活跃。其中,内向流动是主要流动方式;内向流动和外向流动的学习领域趋同,但学习性质差异大;内向流动以垂直流动为主,外向流动更趋于多元化。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澳大利亚高校学生流动总量将继续增长,"亚洲区域化"特征将更加明显,区域合作将推动双向流动,流动学生学历层次将进一步提高。
2019年03期 5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 杨秀琴;
从根本上说,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既要注重文化的传承,更要注重对人思想的启迪;不仅要讲述汇集的经典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学生构建能力、提升修养、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提供有力的支撑。然而,一段时期以来,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日渐迷失初心与使命,面临着对中职语文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课程内容与中职学生实际脱节、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落后三大困境,严重制约着中职语文教学应有功能的发挥。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要有效破解面临的困境,必须找回初心,坚守使命。具体而言,就是要实现三个回归,即回归人文,使中职语文教学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的过程;回归学生,使中职语文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回归育人,使中职语文教学成为德才兼修的人才培养过程。
2019年03期 v.21;No.138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 杨秀琴;
从根本上说,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既要注重文化的传承,更要注重对人思想的启迪;不仅要讲述汇集的经典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学生构建能力、提升修养、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提供有力的支撑。然而,一段时期以来,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日渐迷失初心与使命,面临着对中职语文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课程内容与中职学生实际脱节、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落后三大困境,严重制约着中职语文教学应有功能的发挥。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要有效破解面临的困境,必须找回初心,坚守使命。具体而言,就是要实现三个回归,即回归人文,使中职语文教学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的过程;回归学生,使中职语文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回归育人,使中职语文教学成为德才兼修的人才培养过程。
2019年03期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 于堃;
"《文选》学"兴起后,《文选》逐渐成为师授的重要教材、科举考试的典范教材、文人士子必备的自觉学习教材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教材之一,教材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教授如何读懂文章和应付科举考试。唐宋时期《文选》作为教材被文人士子等不同阶层大规模读、习,教材的鹄的体现为学做文章的典范作用,集中体现为大规模的模拟、改编和续编《文选》。学校、书院也把《文选》作为教写作文的教材,体现了其一定的社会实用价值。《文选》能成为教材的典范,因其"略其芜秽,集其清英"本身绽放的魅力和世人对其"切世用"教材价值的主动认同。
2019年03期 v.21;No.138 6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 于堃;
"《文选》学"兴起后,《文选》逐渐成为师授的重要教材、科举考试的典范教材、文人士子必备的自觉学习教材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教材之一,教材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教授如何读懂文章和应付科举考试。唐宋时期《文选》作为教材被文人士子等不同阶层大规模读、习,教材的鹄的体现为学做文章的典范作用,集中体现为大规模的模拟、改编和续编《文选》。学校、书院也把《文选》作为教写作文的教材,体现了其一定的社会实用价值。《文选》能成为教材的典范,因其"略其芜秽,集其清英"本身绽放的魅力和世人对其"切世用"教材价值的主动认同。
2019年03期 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 徐东哲;
《孔子家语》是汉魏时期重要的儒学文献,亦为孔氏家学资料之汇编,书内篇章反映出汉魏学者对先秦儒学的传承与创新。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孔子家语》内有关正名思想的内容,同儒家对"理辞"文学关系的看法有着密切联系。孔子正名思想为儒家"辞以道名,名必循理"的文学理念奠定了思想基础,《孔子家语》充分吸收了孔子正名思想的精髓,在儒家传统文学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理正辞淳、简雅质朴的文学审美追求。
2019年03期 v.21;No.138 7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 徐东哲;
《孔子家语》是汉魏时期重要的儒学文献,亦为孔氏家学资料之汇编,书内篇章反映出汉魏学者对先秦儒学的传承与创新。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孔子家语》内有关正名思想的内容,同儒家对"理辞"文学关系的看法有着密切联系。孔子正名思想为儒家"辞以道名,名必循理"的文学理念奠定了思想基础,《孔子家语》充分吸收了孔子正名思想的精髓,在儒家传统文学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理正辞淳、简雅质朴的文学审美追求。
2019年03期 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 赖全;李文玉;
丹砂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书画、信仰等领域,由此形成的丹砂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丹砂是宝矿,丹砂文化更是另一种宝矿。在开发丹砂文化之前,需要使其从原生态转为新生态,以适应新时代。因此,可以先从哲学、历史、民俗三个视角对丹砂文化全面解剖,立体观察,而后重构丹砂文化的五重内涵。
2019年03期 v.21;No.138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 赖全;李文玉;
丹砂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书画、信仰等领域,由此形成的丹砂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丹砂是宝矿,丹砂文化更是另一种宝矿。在开发丹砂文化之前,需要使其从原生态转为新生态,以适应新时代。因此,可以先从哲学、历史、民俗三个视角对丹砂文化全面解剖,立体观察,而后重构丹砂文化的五重内涵。
2019年03期 9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 罗钰坊;
土家族传统妇幼保健知识是我国传统医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维系土家族妇幼健康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它的传承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该体系是由传承主体、传承客体和传承场域构成的多元素、多环节组成的有机复合系统。各要素在认同、互惠与忠诚等传承机制作用下有效整合,共同促进传承体系的良性运行。现如今,现代医学的普及、打工经济的兴起、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影响着土家族传统妇幼保健知识传承体系的运行,出现了传承场域的解构、传承主体认同弱化、传承客体的濒危消失及传承机制受阻等危机。
2019年03期 v.21;No.138 94-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 罗钰坊;
土家族传统妇幼保健知识是我国传统医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维系土家族妇幼健康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它的传承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该体系是由传承主体、传承客体和传承场域构成的多元素、多环节组成的有机复合系统。各要素在认同、互惠与忠诚等传承机制作用下有效整合,共同促进传承体系的良性运行。现如今,现代医学的普及、打工经济的兴起、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影响着土家族传统妇幼保健知识传承体系的运行,出现了传承场域的解构、传承主体认同弱化、传承客体的濒危消失及传承机制受阻等危机。
2019年03期 9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 张秀红;
在梳理近二十年汉语书面语体研究现状与考察现有教学材料的基础上,运用BCC、CCL、MLC、DCC等语料库,以嵌偶单音词、合偶双音词和文言古句式为例,初步探讨了如何实施高年级本科留学生的汉语书面语体教学。文章认为基于语料库的汉语书面语体教学遵循的原则是:一、语言项目的选择及教学顺序的安排应基于其在语料库中分布频率的高低;二、例句的选择与练习的设计应基于语料库中分布频率最高的语言实例;三、在语料库考察的基础上,将高度概括的句法结构细化、具体化,为学习者提供其在更大语言环境中的使用信息,包括高频搭配型式和语义韵等信息。
2019年03期 v.21;No.138 10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 张秀红;
在梳理近二十年汉语书面语体研究现状与考察现有教学材料的基础上,运用BCC、CCL、MLC、DCC等语料库,以嵌偶单音词、合偶双音词和文言古句式为例,初步探讨了如何实施高年级本科留学生的汉语书面语体教学。文章认为基于语料库的汉语书面语体教学遵循的原则是:一、语言项目的选择及教学顺序的安排应基于其在语料库中分布频率的高低;二、例句的选择与练习的设计应基于语料库中分布频率最高的语言实例;三、在语料库考察的基础上,将高度概括的句法结构细化、具体化,为学习者提供其在更大语言环境中的使用信息,包括高频搭配型式和语义韵等信息。
2019年03期 10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 习晨;
樟树方言的"得"有一般动词、能愿动词、时态助词、结构助词、介词这几种用法。结合汉语历时语料,可以发现:樟树方言中能愿动词"得"来源于古汉语中的能愿动词"得",而助词、介词"得"则来源于古汉语的动词"得"。助词和介词虽然来源相同,但其语法化路径却不一样,分别为:一般动词"得"→时态助词"得"→结构助词"得";一般动词"得"→介词"得"。
2019年03期 v.21;No.138 11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 习晨;
樟树方言的"得"有一般动词、能愿动词、时态助词、结构助词、介词这几种用法。结合汉语历时语料,可以发现:樟树方言中能愿动词"得"来源于古汉语中的能愿动词"得",而助词、介词"得"则来源于古汉语的动词"得"。助词和介词虽然来源相同,但其语法化路径却不一样,分别为:一般动词"得"→时态助词"得"→结构助词"得";一般动词"得"→介词"得"。
2019年03期 11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
<正>《铜仁学院学报》创刊于1983年,是由贵州省教育厅主管、铜仁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963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52-1146/G4。创刊36年来,本刊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办刊方向,服务学科建设,以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目的,开放办刊。繁荣地方文化,是高校、科研机构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2018年,在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第五届评优活动中,被评选为"优秀期刊",大学之道栏目被评
2019年03期 v.21;No.138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正>《铜仁学院学报》创刊于1983年,是由贵州省教育厅主管、铜仁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963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52-1146/G4。创刊36年来,本刊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办刊方向,服务学科建设,以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目的,开放办刊。繁荣地方文化,是高校、科研机构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2018年,在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第五届评优活动中,被评选为"优秀期刊",大学之道栏目被评
2019年03期 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