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子烨;
<正>具有科学性、具有学术意义的人文研究以及相关撰述,通常是一个漫长的持续过程,有时甚至能够持续一位学者的一生,甚至一个文化世家的三、四代人,譬如,晋代以范宁为核心的范氏家族编纂《春秋谷梁传集解》,明代以彭大翼为核心的彭氏家族修纂《山堂四考》,就都是三代人苦心经营的结晶;不仅如此,即使研究同一个问题,解决方案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需要一个动态的研究过程,在此过程中,研究者对
2017年11期 v.19;No.121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王辉斌;
从版本学与文献学的双重角度来重新考察《尊前集》《湘山野录》、宋咸淳本《李翰林集》录载的"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结果表明,三部著作对于此词之所收所载,均不可靠,即其均不足以证实此词为李白所作。明人胡应麟首倡"伪作说",今人胡适、詹鍈等人踵武其后,其结论皆可接受材料的检验,所以,李白不是《菩萨蛮》的作者。
2017年11期 v.19;No.121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范子烨;
<正>具有科学性、具有学术意义的人文研究以及相关撰述,通常是一个漫长的持续过程,有时甚至能够持续一位学者的一生,甚至一个文化世家的三、四代人,譬如,晋代以范宁为核心的范氏家族编纂《春秋谷梁传集解》,明代以彭大翼为核心的彭氏家族修纂《山堂四考》,就都是三代人苦心经营的结晶;不仅如此,即使研究同一个问题,解决方案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需要一个动态的研究过程,在此过程中,研究者对
2017年11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王辉斌;
从版本学与文献学的双重角度来重新考察《尊前集》《湘山野录》、宋咸淳本《李翰林集》录载的"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结果表明,三部著作对于此词之所收所载,均不可靠,即其均不足以证实此词为李白所作。明人胡应麟首倡"伪作说",今人胡适、詹鍈等人踵武其后,其结论皆可接受材料的检验,所以,李白不是《菩萨蛮》的作者。
2017年11期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龙文玲;
汉代载录宋玉的文献可分三类:传述宋玉故事、评价宋玉其人其文、记载宋玉创作情况。随着图籍搜集整理活动的展开,汉代对宋玉事迹的载录、作品篇目的认定由模糊零碎到逐渐清晰丰富,对宋玉的评价也由贬斥到逐渐认可。尽管汉人载录宋玉意在寄托情志,但给后人提供了文献参考。由于所处时代、生平遭际不同,载录者对宋玉的评价也不一样,但受经学繁荣、政教文学观念的影响,他们大多以是否有讽谏功效为标准评价宋玉作品。因此,这些文献虽值得重视,但仍需回到宋玉作品本身,才能对其价值有更客观的认识。
2017年11期 v.19;No.121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龙文玲;
汉代载录宋玉的文献可分三类:传述宋玉故事、评价宋玉其人其文、记载宋玉创作情况。随着图籍搜集整理活动的展开,汉代对宋玉事迹的载录、作品篇目的认定由模糊零碎到逐渐清晰丰富,对宋玉的评价也由贬斥到逐渐认可。尽管汉人载录宋玉意在寄托情志,但给后人提供了文献参考。由于所处时代、生平遭际不同,载录者对宋玉的评价也不一样,但受经学繁荣、政教文学观念的影响,他们大多以是否有讽谏功效为标准评价宋玉作品。因此,这些文献虽值得重视,但仍需回到宋玉作品本身,才能对其价值有更客观的认识。
2017年11期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王永波;
苏轼词集《东坡乐府》在其生前就曾有编刻,南宋有多种版本,后多佚失不传。宋元时期多以单刻形式流传,收录苏词虽不多但仍保留原貌。傅幹、孙镇、顾禧等多人注释过苏词,仅傅幹《注坡词》十二卷以钞本存留下来。明人编刻《东坡乐府》多与全集本混编。茅维、焦竑、毛晋等人辑佚苏词不注重甄别,赝品时有混入,导致版本出现混乱状态。明人对苏词题序、题名等进行篡改与调整,破坏了苏词的完整性,给后世编集苏词带来困难。清代编刻、注释苏词数量较少,反映出苏词地位的下降趋势。当代对《东坡乐府》的整理取得了新的成绩,苏词的编集与注释质量方面都有所提升。
2017年11期 v.19;No.121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王永波;
苏轼词集《东坡乐府》在其生前就曾有编刻,南宋有多种版本,后多佚失不传。宋元时期多以单刻形式流传,收录苏词虽不多但仍保留原貌。傅幹、孙镇、顾禧等多人注释过苏词,仅傅幹《注坡词》十二卷以钞本存留下来。明人编刻《东坡乐府》多与全集本混编。茅维、焦竑、毛晋等人辑佚苏词不注重甄别,赝品时有混入,导致版本出现混乱状态。明人对苏词题序、题名等进行篡改与调整,破坏了苏词的完整性,给后世编集苏词带来困难。清代编刻、注释苏词数量较少,反映出苏词地位的下降趋势。当代对《东坡乐府》的整理取得了新的成绩,苏词的编集与注释质量方面都有所提升。
2017年11期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范晓利;
分析清儒陆世仪的琴学思想可以从琴事活动、琴学主张与思想背景三个方面进行:其一、曾创琴曲《采芝操》,主张学子应当时时操琴,但不必十分究心于琴事,以免有亏正业;其二、结合儒典从演奏技法、曲调音色、琴学流派三个方面批评清代琴坛,并提出定音调弦应以宋儒朱熹《琴律》为准,音色选择当重散声取实声,琴曲风格应尚简尚缓;其三、他的观点与清代琴人多有不合,但与其儒学思想相一致,对爱好古琴的当代人也有启发。
2017年11期 v.19;No.121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范晓利;
分析清儒陆世仪的琴学思想可以从琴事活动、琴学主张与思想背景三个方面进行:其一、曾创琴曲《采芝操》,主张学子应当时时操琴,但不必十分究心于琴事,以免有亏正业;其二、结合儒典从演奏技法、曲调音色、琴学流派三个方面批评清代琴坛,并提出定音调弦应以宋儒朱熹《琴律》为准,音色选择当重散声取实声,琴曲风格应尚简尚缓;其三、他的观点与清代琴人多有不合,但与其儒学思想相一致,对爱好古琴的当代人也有启发。
2017年11期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黄柏权;
<正>2017年《铜仁学院学报》第八期"武陵论坛"上发表了2篇关于宜红古茶道的文章,开启了在学术刊物上集中刊载"宜红古茶道"研究成果的帷幕。在2017年9月24-25日召开的"线路与遗产:宜红古茶道学术研讨会"上收到50多篇研究宜红古茶道的研究论文或调查报告,本期3篇关于"宜红古茶道"的文稿,就是从中挑选出来的,试图通过集中推出"宜红古茶道"的研究成果,扩大"宜红古茶道"的影响,并为"宜红古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
2017年11期 v.19;No.121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黄祥深;刘冰清;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鹤峰县、石门县开始成规模制作红茶的时间是在道光年间,地点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在光绪年间,石门的泰和合茶号开始使用"宜红"商标,但随着泰和合茶号的衰落,这个商标未能获得时人的普遍关注和认同。20世纪30年代,随着湖北省银行将三县地区所产的红茶定名为"宜红"茶,"宜红"之名开始被官方、媒体、研究者广泛使用。20世纪40年代,"宜红"茶产区范围和"宜红"之名被国民政府认可。在不同时段、不同时代背景下,"宜红"的涵义各有不同,"宜红"茶产区的范围也不一致。故"宜红"的名称处于不断变化、演变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
2017年11期 v.19;No.121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黄柏权;
<正>2017年《铜仁学院学报》第八期"武陵论坛"上发表了2篇关于宜红古茶道的文章,开启了在学术刊物上集中刊载"宜红古茶道"研究成果的帷幕。在2017年9月24-25日召开的"线路与遗产:宜红古茶道学术研讨会"上收到50多篇研究宜红古茶道的研究论文或调查报告,本期3篇关于"宜红古茶道"的文稿,就是从中挑选出来的,试图通过集中推出"宜红古茶道"的研究成果,扩大"宜红古茶道"的影响,并为"宜红古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
2017年11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黄祥深;刘冰清;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鹤峰县、石门县开始成规模制作红茶的时间是在道光年间,地点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在光绪年间,石门的泰和合茶号开始使用"宜红"商标,但随着泰和合茶号的衰落,这个商标未能获得时人的普遍关注和认同。20世纪30年代,随着湖北省银行将三县地区所产的红茶定名为"宜红"茶,"宜红"之名开始被官方、媒体、研究者广泛使用。20世纪40年代,"宜红"茶产区范围和"宜红"之名被国民政府认可。在不同时段、不同时代背景下,"宜红"的涵义各有不同,"宜红"茶产区的范围也不一致。故"宜红"的名称处于不断变化、演变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
2017年11期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朱华;蒙耀远;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楠木桥村是宜红古茶道五峰段上重要的节点,不仅保留了相当规模的古茶道、古茶园等古迹,还有当地红茶制作的工艺、运输机制、红茶商人的故事等资料。这些资料为我们认识和研究武陵山区的农村经济变迁、对外交流等课题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资料。
2017年11期 v.19;No.121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朱华;蒙耀远;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楠木桥村是宜红古茶道五峰段上重要的节点,不仅保留了相当规模的古茶道、古茶园等古迹,还有当地红茶制作的工艺、运输机制、红茶商人的故事等资料。这些资料为我们认识和研究武陵山区的农村经济变迁、对外交流等课题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资料。
2017年11期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罗建峰;唐锋;
鹤峰县五里乡南村,曾经是麻寮土司的衙署,后容美土司侵占,成为其南府。改土归流后,南府逐渐衰败成普通村落。在清中晚期,随着广商、英商、俄商进山开展茶叶贸易,这个地处宜红茶道上的古村落又再度兴盛繁衍起来。通过对南村及其周边区域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容美土司时期及清中晚期的道路、桥梁、碑刻、驿站等文化遗物,考古发掘成果不仅证明南村古村落在宜红古茶道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从南村这个古村落茶叶贸易发展史,看到鹤峰作为宜红茶主产区的茶叶贸易的繁荣。
2017年11期 v.19;No.121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罗建峰;唐锋;
鹤峰县五里乡南村,曾经是麻寮土司的衙署,后容美土司侵占,成为其南府。改土归流后,南府逐渐衰败成普通村落。在清中晚期,随着广商、英商、俄商进山开展茶叶贸易,这个地处宜红茶道上的古村落又再度兴盛繁衍起来。通过对南村及其周边区域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容美土司时期及清中晚期的道路、桥梁、碑刻、驿站等文化遗物,考古发掘成果不仅证明南村古村落在宜红古茶道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从南村这个古村落茶叶贸易发展史,看到鹤峰作为宜红茶主产区的茶叶贸易的繁荣。
2017年11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侯长林;
<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最近几年以新建本科院校为主体的应用转型和国家对专业硕士教育、专业博士教育的强化,由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职专科教育、应用本科教育、专业硕士教育、专业博士教育所构成的现代职业教育层次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是谈到职业教育,我一直有一种困惑——职业教育"不谈教授培养,不谈科学研究,甚至对教授培养和科学研究还有一点谈虎色变的味道。"[1]39在职业教育起步阶段,为了集中精力抓专业建设,不谈学科,作为权宜之计和阶段性措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
2017年11期 v.19;No.121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王锋;
学科问题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仍然是一个敏感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在经历快速成长、内涵建设两个阶段以后,如何实现新的转型提升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做出的现实选择。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但学科问题应该引发我们新思考。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来看,不仅有学科存在的基础,而且学科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不应该再回避学科问题,而应结合自身特点,坚持应用型学科发展导向,从树立应用型学科思维,营造高等职业教育学科发展环境;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属性,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学科发展方向;以应用型学科发展为抓手,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全面转型提升等方面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引领和带动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发展。
2017年11期 v.19;No.121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侯长林;
<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最近几年以新建本科院校为主体的应用转型和国家对专业硕士教育、专业博士教育的强化,由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职专科教育、应用本科教育、专业硕士教育、专业博士教育所构成的现代职业教育层次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是谈到职业教育,我一直有一种困惑——职业教育"不谈教授培养,不谈科学研究,甚至对教授培养和科学研究还有一点谈虎色变的味道。"[1]39在职业教育起步阶段,为了集中精力抓专业建设,不谈学科,作为权宜之计和阶段性措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
2017年11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王锋;
学科问题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仍然是一个敏感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在经历快速成长、内涵建设两个阶段以后,如何实现新的转型提升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做出的现实选择。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但学科问题应该引发我们新思考。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来看,不仅有学科存在的基础,而且学科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不应该再回避学科问题,而应结合自身特点,坚持应用型学科发展导向,从树立应用型学科思维,营造高等职业教育学科发展环境;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属性,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学科发展方向;以应用型学科发展为抓手,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全面转型提升等方面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引领和带动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发展。
2017年11期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张新婷;
学科是大学组织的"细胞",学科建设是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双一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中的应用型学科建设仍要持续关注。研究发现,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学科建设中存在方向和领域凝练不精准或有重复、学科团队的聚合力与竞争力不足、科研成果不聚焦且质量层次不高、学科建设的科研条件仍有待提升、学科建设的制度机制需健全完善、应用型学科文化建设重视度不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找准优势与特色,促创新成果产出;合理遴选成员,兼顾培养与引进;校政企深度合作,重点发展交叉平台;科学与文化管理,健全相关制度机制以及培育学科文化,丰富学科内涵等对策,以求得地方本科院校建成一批区域一流、全国知名、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应用型学科。
2017年11期 v.19;No.121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张新婷;
学科是大学组织的"细胞",学科建设是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双一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中的应用型学科建设仍要持续关注。研究发现,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学科建设中存在方向和领域凝练不精准或有重复、学科团队的聚合力与竞争力不足、科研成果不聚焦且质量层次不高、学科建设的科研条件仍有待提升、学科建设的制度机制需健全完善、应用型学科文化建设重视度不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找准优势与特色,促创新成果产出;合理遴选成员,兼顾培养与引进;校政企深度合作,重点发展交叉平台;科学与文化管理,健全相关制度机制以及培育学科文化,丰富学科内涵等对策,以求得地方本科院校建成一批区域一流、全国知名、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应用型学科。
2017年11期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陈伟华;高雪春;
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以下简称思政课堂)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教师与学生以及环境等诸要素之间的不和谐导致系列课堂生态问题,亟需课堂改革,构建生态课堂。文章以生态课堂和高校生态思政课堂的内涵和特点为逻辑起点,结合当下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现状,指出高校生态思政课堂构建的迫切性,通过分析其生态性缺失的原因,对高校生态思政课堂构建策略进行深入探析。
2017年11期 v.19;No.121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陈伟华;高雪春;
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以下简称思政课堂)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教师与学生以及环境等诸要素之间的不和谐导致系列课堂生态问题,亟需课堂改革,构建生态课堂。文章以生态课堂和高校生态思政课堂的内涵和特点为逻辑起点,结合当下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现状,指出高校生态思政课堂构建的迫切性,通过分析其生态性缺失的原因,对高校生态思政课堂构建策略进行深入探析。
2017年11期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龙永府;
复合语是比词组大一级的静态语言单位。复合语概念的提出,完善了教学语法体系的术语,因之,句法成分分析更加简单便捷;复合语是句子结构分类的一个重要依据,据此给句子分类,可以避免传统教学语法体系的句型在结构上的混乱。
2017年11期 v.19;No.121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龙永府;
复合语是比词组大一级的静态语言单位。复合语概念的提出,完善了教学语法体系的术语,因之,句法成分分析更加简单便捷;复合语是句子结构分类的一个重要依据,据此给句子分类,可以避免传统教学语法体系的句型在结构上的混乱。
2017年11期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彭吉黔;谢德根;
根据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实践探索,运用系统分析法,构建校园廉政文化长效机制:围绕目标、突出中心、精准对象、注重内涵、创新载体。为了更好地发挥校园廉政文化长效机制作用,应加强组织协调,坚持归口管理和扩大自主权相统一;基于地方文化特色,挖掘廉政元素,加强内涵建设;塑造校园廉政文化品牌,增强廉政文化影响。
2017年11期 v.19;No.121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杨岩砚;王川川;
结合审判中心主义的诉讼制度改革,从可行性和必要性的角度,对由法院统一行使审查逮捕决定权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证,并对法院行使逮捕决定权的制度构建进行探索,实现司法权对侦查机关侦查权、检察机关公诉权的限制,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公正建设。
2017年11期 v.19;No.121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彭吉黔;谢德根;
根据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实践探索,运用系统分析法,构建校园廉政文化长效机制:围绕目标、突出中心、精准对象、注重内涵、创新载体。为了更好地发挥校园廉政文化长效机制作用,应加强组织协调,坚持归口管理和扩大自主权相统一;基于地方文化特色,挖掘廉政元素,加强内涵建设;塑造校园廉政文化品牌,增强廉政文化影响。
2017年11期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石小川;
苗族习惯法起源于苗族的祭祀活动,是独立于国家成文法的一套法律规范。与封建时期国家成文法以君主权威为强制力来源不同,苗族习惯法通过鬼神权威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017年11期 v.19;No.121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杨岩砚;王川川;
结合审判中心主义的诉讼制度改革,从可行性和必要性的角度,对由法院统一行使审查逮捕决定权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证,并对法院行使逮捕决定权的制度构建进行探索,实现司法权对侦查机关侦查权、检察机关公诉权的限制,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公正建设。
2017年11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石小川;
苗族习惯法起源于苗族的祭祀活动,是独立于国家成文法的一套法律规范。与封建时期国家成文法以君主权威为强制力来源不同,苗族习惯法通过鬼神权威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017年11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李子芯;
《阳光》与《活着》两部小说虽然成书的时代及地域文化不同,但它们都通过描写主人公凄凉而隐忍的一生来展现俗世人们生存的悲哀与不幸,都塑造了一个善良、宽容、悟透了生死真谛的感人的形象,都探讨了生命的意义等重大主题。通过对两部小说进行比较分析,深入发掘并进一步探讨在苦难的现实面前,人们该如何对待生命,如何实现自我的精神拯救等问题,以期给苦难深重的现实世界的人们以启示。
2017年11期 v.19;No.121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唐诗杰;
陈寅恪与"学衡派"在思想倾向与观点上存在相似之处。通过对陈寅恪与"学衡派"主要成员的交往、陈寅恪与白璧德之关系、陈寅恪与"学衡"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陈寅恪与《学衡》杂志的关系等方面的考察,明晰陈寅恪与"学衡派"间的关系与分野。
2017年11期 v.19;No.121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李子芯;
《阳光》与《活着》两部小说虽然成书的时代及地域文化不同,但它们都通过描写主人公凄凉而隐忍的一生来展现俗世人们生存的悲哀与不幸,都塑造了一个善良、宽容、悟透了生死真谛的感人的形象,都探讨了生命的意义等重大主题。通过对两部小说进行比较分析,深入发掘并进一步探讨在苦难的现实面前,人们该如何对待生命,如何实现自我的精神拯救等问题,以期给苦难深重的现实世界的人们以启示。
2017年11期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唐诗杰;
陈寅恪与"学衡派"在思想倾向与观点上存在相似之处。通过对陈寅恪与"学衡派"主要成员的交往、陈寅恪与白璧德之关系、陈寅恪与"学衡"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陈寅恪与《学衡》杂志的关系等方面的考察,明晰陈寅恪与"学衡派"间的关系与分野。
2017年11期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田俐;
2017年,中国新媒体发展形势日趋强盛,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用户数量持续走高,新的应用和传播形态层出不穷,具有强大传播功能的新媒体正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开放性,进一步降低了信息准入的门槛,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准入特权,政府和传统媒体的把关权力被削弱。新媒体用户的"自我"把关行为和网络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功能颠覆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把关模式,成为新媒体时代信息"把关"的主要行为方式。
2017年11期 v.19;No.121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黄怀凤;
余秀华的诗歌极具个性,而她诗歌中的一些物象极具代表性。经过对比、筛选,把其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酒""麦子""中药""火车""稗子"五种物象作为研究切入口,探讨其诗歌在对物象表达方面的价值,进而走进余秀华诗歌的核心。
2017年11期 v.19;No.121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田俐;
2017年,中国新媒体发展形势日趋强盛,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用户数量持续走高,新的应用和传播形态层出不穷,具有强大传播功能的新媒体正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开放性,进一步降低了信息准入的门槛,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准入特权,政府和传统媒体的把关权力被削弱。新媒体用户的"自我"把关行为和网络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功能颠覆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把关模式,成为新媒体时代信息"把关"的主要行为方式。
2017年11期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黄怀凤;
余秀华的诗歌极具个性,而她诗歌中的一些物象极具代表性。经过对比、筛选,把其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酒""麦子""中药""火车""稗子"五种物象作为研究切入口,探讨其诗歌在对物象表达方面的价值,进而走进余秀华诗歌的核心。
2017年11期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