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学院学报

访问量:142466

梵净国学

  • 国学研究的规则与学理:“《选》学”领域的示范与解说

    范子烨;

    <正>季羡林说:"研究一门学问,或者研究一个专题,第一步工作就是了解过去研究的情况和已经达到的水平。……如果不了解过去的研究情况,不知道什么问题已经解决,什么问题还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已经解决到什么程度,而冒然下手,必然会闹出笑话。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而你还死啃不休;别人已经有充分理由证明此路不通,而你还死钻不止,其结果必然是浪费精力,南辕北辙。"国学研究者必须了解相关问题的研究史,必须掌握前人研究成果的相关信息,这种了解和掌握必须在其发表的成果中呈现出来,这是第一个规则。

    2017年08期 v.19;No.117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 《文选》编撰非源于《华林遍略》推动辨——兼论“余监抚”云云一段非记述“成书过程”

    力之;

    "余监抚余闲……太半难矣",乃作者自明其何以选编《文选》,而非记述"《文选》的成书过程"。"《文选》的编撰源于《华林遍略》的推动"说,其理由主要有二:"老师领修《华林遍略》这样的大事,对爱读书、勤思考的萧统来说不能没有触动";"可能正是《华林遍略》编纂的触动,‘略其芜秽,集其清英’的想法才在萧统脑海中清晰起来。老师编纂的是‘事集’","那么,自己为什么不编一本‘文集’,以与老师的‘事集’相配呢?"然此二者均近乎想当然,显然是无法成立的。

    2017年08期 v.19;No.117 3-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 国学研究的规则与学理:“《选》学”领域的示范与解说

    范子烨;

    <正>季羡林说:"研究一门学问,或者研究一个专题,第一步工作就是了解过去研究的情况和已经达到的水平。……如果不了解过去的研究情况,不知道什么问题已经解决,什么问题还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已经解决到什么程度,而冒然下手,必然会闹出笑话。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而你还死啃不休;别人已经有充分理由证明此路不通,而你还死钻不止,其结果必然是浪费精力,南辕北辙。"国学研究者必须了解相关问题的研究史,必须掌握前人研究成果的相关信息,这种了解和掌握必须在其发表的成果中呈现出来,这是第一个规则。

    2017年08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 《文选》编撰非源于《华林遍略》推动辨——兼论“余监抚”云云一段非记述“成书过程”

    力之;

    "余监抚余闲……太半难矣",乃作者自明其何以选编《文选》,而非记述"《文选》的成书过程"。"《文选》的编撰源于《华林遍略》的推动"说,其理由主要有二:"老师领修《华林遍略》这样的大事,对爱读书、勤思考的萧统来说不能没有触动";"可能正是《华林遍略》编纂的触动,‘略其芜秽,集其清英’的想法才在萧统脑海中清晰起来。老师编纂的是‘事集’","那么,自己为什么不编一本‘文集’,以与老师的‘事集’相配呢?"然此二者均近乎想当然,显然是无法成立的。

    2017年08期 8-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 萧该《文选音》到李善《文选注》——早期《文选》学者及其“《选》学”著作述略

    赵建成;

    "《文选》学"发端于隋代萧该的《文选音》,至曹宪而正式建立。其后许淹、李善、公孙罗,各有著作,其中李善为"《文选》学"之集大成者。李善《文选注》在继承前代典籍注释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四部引书共1965家,征引繁富是其最重要的特色。

    2017年08期 v.19;No.117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 萧该《文选音》到李善《文选注》——早期《文选》学者及其“《选》学”著作述略

    赵建成;

    "《文选》学"发端于隋代萧该的《文选音》,至曹宪而正式建立。其后许淹、李善、公孙罗,各有著作,其中李善为"《文选》学"之集大成者。李善《文选注》在继承前代典籍注释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四部引书共1965家,征引繁富是其最重要的特色。

    2017年08期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武陵论坛

  • 从“宜红古茶道”说开去

    黄柏权;

    <正>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指出:"继17世纪的‘万里茶道’之后,中俄油气管道成为联通两国新的‘世纪动脉’"。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万里茶道"在国内涉及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八省区,在伊林(现二连浩特)进入蒙古国境内,沿阿尔泰军台,穿越沙漠戈壁,经库伦(现

    2017年08期 v.19;No.117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 文化线路视野下“宜红古茶道”价值初论

    葛政委;吴红敬;陈延斌;

    "宜红古茶道"是明代土司时期至20世纪50年代以红茶为主的产区形成的文化线路遗产,是"中俄蒙万里茶道"茶叶原产地遗产的重要构成部分。"宜红古茶道"的价值凝练要从茶叶原产地、茶叶加工和集散、茶业与地方文化关系、文化交流及影响、"宜红古茶道"在"万里茶道"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入手。"宜红古茶道"的人类突出普遍价值既体现在茶叶贸易促进了中国武陵山脉东北部少数民族逐步接受内地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原文化,其社会文化生活又逐步为中央王朝所认可的良性双向互动过程,并在这一地区的茶叶贸易进入世界贸易体系中重新塑造了这一地区的经济方式、社会组织和文化形式,又体现在"宜红"茶产区的古茶园及村落文化景观是人类适应山地这一类型生态环境所做出的艰难却又智慧选择的结果,是人类开发山区的杰出范例。"宜红古茶道"的地方价值表现在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文化遗产价值、文化品牌效应等几个方面。

    2017年08期 v.19;No.117 18-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 从“宜红古茶道”说开去

    黄柏权;

    <正>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指出:"继17世纪的‘万里茶道’之后,中俄油气管道成为联通两国新的‘世纪动脉’"。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万里茶道"在国内涉及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八省区,在伊林(现二连浩特)进入蒙古国境内,沿阿尔泰军台,穿越沙漠戈壁,经库伦(现

    2017年08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 文化线路视野下“宜红古茶道”价值初论

    葛政委;吴红敬;陈延斌;

    "宜红古茶道"是明代土司时期至20世纪50年代以红茶为主的产区形成的文化线路遗产,是"中俄蒙万里茶道"茶叶原产地遗产的重要构成部分。"宜红古茶道"的价值凝练要从茶叶原产地、茶叶加工和集散、茶业与地方文化关系、文化交流及影响、"宜红古茶道"在"万里茶道"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入手。"宜红古茶道"的人类突出普遍价值既体现在茶叶贸易促进了中国武陵山脉东北部少数民族逐步接受内地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原文化,其社会文化生活又逐步为中央王朝所认可的良性双向互动过程,并在这一地区的茶叶贸易进入世界贸易体系中重新塑造了这一地区的经济方式、社会组织和文化形式,又体现在"宜红"茶产区的古茶园及村落文化景观是人类适应山地这一类型生态环境所做出的艰难却又智慧选择的结果,是人类开发山区的杰出范例。"宜红古茶道"的地方价值表现在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文化遗产价值、文化品牌效应等几个方面。

    2017年08期 23-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 区域视域下的近代宜红茶发微

    李超;周阿密;

    宜红茶从晚清时期开始兴起,清末民初逐渐衰落,至民国中期复兴,其兴起、运销、发展得益于区域内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海外市场,是中国内陆腹地茶区与国际市场的一次贸易往来,对区域社会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区域经济流的形成过程,带动了湘鄂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017年08期 v.19;No.117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 区域视域下的近代宜红茶发微

    李超;周阿密;

    宜红茶从晚清时期开始兴起,清末民初逐渐衰落,至民国中期复兴,其兴起、运销、发展得益于区域内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海外市场,是中国内陆腹地茶区与国际市场的一次贸易往来,对区域社会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区域经济流的形成过程,带动了湘鄂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017年08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大学之道

  • 我的大学理想

    侯长林;

    <正>没想到我会成为一个大学人,更没想到我会成为两所地方高校的校长,并且在两所学校担任校长的时间之和已经超过了十四年。在中国,我算是任职时间比较长的大学校长了。作为校长,我思考最多的自然是如何把学校办好等问题。要办好学校,既要脚踏实地,更要仰望学校的天空,憧憬大学的未来。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注定没有未来。在大学众多人员中,校长属于关注大学天空的人。如果校长没有大学理想,大学难有希望与未来。在铜仁职

    2017年08期 v.19;No.117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 大学是充满想象力的——对怀特海《教育的目的》的解读

    侯长林;

    怀特海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的目的》一书,以其过程哲学观和自由主义观为基础,系统阐释了他的大学教育观。他认为,大学是充满想象力的,大学的职能包括教学和科学研究,大学的教师应该充满想象力地传授知识和探索知识。怀特海大学教育观对我国高等教育至今仍有多方面的启示。

    2017年08期 v.19;No.117 30-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 我的大学理想

    侯长林;

    <正>没想到我会成为一个大学人,更没想到我会成为两所地方高校的校长,并且在两所学校担任校长的时间之和已经超过了十四年。在中国,我算是任职时间比较长的大学校长了。作为校长,我思考最多的自然是如何把学校办好等问题。要办好学校,既要脚踏实地,更要仰望学校的天空,憧憬大学的未来。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注定没有未来。在大学众多人员中,校长属于关注大学天空的人。如果校长没有大学理想,大学难有希望与未来。在铜仁职

    2017年08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 大学是充满想象力的——对怀特海《教育的目的》的解读

    侯长林;

    怀特海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的目的》一书,以其过程哲学观和自由主义观为基础,系统阐释了他的大学教育观。他认为,大学是充满想象力的,大学的职能包括教学和科学研究,大学的教师应该充满想象力地传授知识和探索知识。怀特海大学教育观对我国高等教育至今仍有多方面的启示。

    2017年08期 35-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 探寻大学理性:纽曼《大学的理想》及其实践反思

    陈正权;

    查阅西方教育史发现,纽曼的《大学的理想》是第一部完整系统阐释大学理想的著作,他的大学理念无疑是对大学面临理性工具主义颠覆的时代所做的最后抗争和捍卫。然而纽曼的大学理想与其担任爱尔兰天主教大学首任校长的办学实践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除了时代与环境因素外,纽曼的个性特点及在大学管理实践中没能将理念与制度进行有效融合、也没能充分考虑到大学发展需依赖文化环境、以及对大学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导致这位理想主义者的大学治理实践陷入困局。

    2017年08期 v.19;No.117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 探寻大学理性:纽曼《大学的理想》及其实践反思

    陈正权;

    查阅西方教育史发现,纽曼的《大学的理想》是第一部完整系统阐释大学理想的著作,他的大学理念无疑是对大学面临理性工具主义颠覆的时代所做的最后抗争和捍卫。然而纽曼的大学理想与其担任爱尔兰天主教大学首任校长的办学实践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除了时代与环境因素外,纽曼的个性特点及在大学管理实践中没能将理念与制度进行有效融合、也没能充分考虑到大学发展需依赖文化环境、以及对大学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导致这位理想主义者的大学治理实践陷入困局。

    2017年08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历史文化

  • 荔波布依族糯食文化解读

    覃亚双;

    作为历史悠久的南方稻作民族之一,布依族人民的稻耕文化可谓独树一帜,特征明显,历史绵远悠长。布依族之所以被称为"(仲)种人"或"种(仲)家"便是由布依族人民的原始宗教及其生活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等因素促成。荔波布依族人民在重大节日里都会制作与糯米相关的美食来庆祝节日,既向祖先表示尊重和敬意,也能在这些节日里品尝美味的糯米食品来犒劳自己,体现他们质朴真实的铭记祖先功德及感恩自然馈赠的品格。

    2017年08期 v.19;No.117 41-4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 论青瓦工艺的抢救与保护

    王梅;

    追溯古建筑材料瓦的历史和青瓦的来源,从青瓦的建筑工艺、审美价值、文化愿景等方面论证青瓦工艺的历史文化价值,提出抢救和保护青瓦工艺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策略。

    2017年08期 v.19;No.117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 荔波布依族糯食文化解读

    覃亚双;

    作为历史悠久的南方稻作民族之一,布依族人民的稻耕文化可谓独树一帜,特征明显,历史绵远悠长。布依族之所以被称为"(仲)种人"或"种(仲)家"便是由布依族人民的原始宗教及其生活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等因素促成。荔波布依族人民在重大节日里都会制作与糯米相关的美食来庆祝节日,既向祖先表示尊重和敬意,也能在这些节日里品尝美味的糯米食品来犒劳自己,体现他们质朴真实的铭记祖先功德及感恩自然馈赠的品格。

    2017年08期 46-5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 梵净山地区佛教和道教的发展特点探析

    陈伟华;

    梵净山是一座千年佛教名山,又是举世闻名的弥勒道场。梵净山佛教文化既呈现出一定的佛教特点,又蕴含着一定的道教因素。受历史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影响,梵净山地区的佛教和道教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宗教文化的共性特点,又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征。

    2017年08期 v.19;No.117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 论青瓦工艺的抢救与保护

    王梅;

    追溯古建筑材料瓦的历史和青瓦的来源,从青瓦的建筑工艺、审美价值、文化愿景等方面论证青瓦工艺的历史文化价值,提出抢救和保护青瓦工艺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策略。

    2017年08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 建国初期黔东民族地区的清匪反霸运动探析

    杨峻岭;

    建国初,为了巩固黔东地区政权,扫清土地改革障碍,党和人民政府发动了清匪反霸运动。以黔东民族地区为例,探析建国初期党和人民政府清匪反霸运动的原因、过程及历史意义。

    2017年08期 v.19;No.117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 梵净山地区佛教和道教的发展特点探析

    陈伟华;

    梵净山是一座千年佛教名山,又是举世闻名的弥勒道场。梵净山佛教文化既呈现出一定的佛教特点,又蕴含着一定的道教因素。受历史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影响,梵净山地区的佛教和道教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宗教文化的共性特点,又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征。

    2017年08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 建国初期黔东民族地区的清匪反霸运动探析

    杨峻岭;

    建国初,为了巩固黔东地区政权,扫清土地改革障碍,党和人民政府发动了清匪反霸运动。以黔东民族地区为例,探析建国初期党和人民政府清匪反霸运动的原因、过程及历史意义。

    2017年08期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文学与传媒

  • 爬罗剔抉 见微知著——读朱存红《王鹏运研究》

    沈家庄;

    王鹏运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到的创造性成就的卓越人物。但对于王鹏运的相关研究尚不够全面深入。朱存红的《王鹏运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文学史上的空白。该书在研究视域上,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时有新见;研究过程中能审慎对待材料,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其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学术前沿水准。

    2017年08期 v.19;No.117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 论莫友芝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朝阳;

    布依族诗人莫友芝是清代宋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其诗歌创作也是贵州少数民族诗人的重要创获,其诗歌的艺术风格不仅具有宋诗派生涩奥衍、奇崛险怪、议论纵横、以俗为雅的风格特征,而且质朴厚重、情感真挚、清雄激越。

    2017年08期 v.19;No.117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 爬罗剔抉 见微知著——读朱存红《王鹏运研究》

    沈家庄;

    王鹏运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到的创造性成就的卓越人物。但对于王鹏运的相关研究尚不够全面深入。朱存红的《王鹏运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文学史上的空白。该书在研究视域上,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时有新见;研究过程中能审慎对待材料,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其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学术前沿水准。

    2017年08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 浅析《边城》的审美内涵

    甘红润;

    沈从文以其平淡朴实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质朴而又清新的湘西世界,呈现出湘西生活独特的环境美、风俗美和人性美。他所建构的边城犹如乌托邦世界,令世人神往,他所塑造的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丰富的审美感受。

    2017年08期 v.19;No.117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 论莫友芝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朝阳;

    布依族诗人莫友芝是清代宋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其诗歌创作也是贵州少数民族诗人的重要创获,其诗歌的艺术风格不仅具有宋诗派生涩奥衍、奇崛险怪、议论纵横、以俗为雅的风格特征,而且质朴厚重、情感真挚、清雄激越。

    2017年08期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 新媒介环境下公益广告传播问题探析

    孙斌;

    公益广告是媒体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形式,公益广告传播可以增益社会风气、引领社会风尚。在当下新媒介环境下,很多公益广告在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舆论的传播方面效果还不够很理想,往往存在新媒体传播规模有限、无视公益广告传播的非预期效果、偏离公益广告受众的艺术经验和接受心理、公益"软广告"传播泛滥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可以提高公益广告传播效果,实现公益广告应有的社会价值。

    2017年08期 v.19;No.117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 浅析《边城》的审美内涵

    甘红润;

    沈从文以其平淡朴实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质朴而又清新的湘西世界,呈现出湘西生活独特的环境美、风俗美和人性美。他所建构的边城犹如乌托邦世界,令世人神往,他所塑造的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丰富的审美感受。

    2017年08期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 新媒介环境下公益广告传播问题探析

    孙斌;

    公益广告是媒体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形式,公益广告传播可以增益社会风气、引领社会风尚。在当下新媒介环境下,很多公益广告在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舆论的传播方面效果还不够很理想,往往存在新媒体传播规模有限、无视公益广告传播的非预期效果、偏离公益广告受众的艺术经验和接受心理、公益"软广告"传播泛滥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可以提高公益广告传播效果,实现公益广告应有的社会价值。

    2017年08期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语言学研究

  • 德江方言音系

    李华斌;张琴;

    文章描写的德江县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归纳其语音特点,并列出同音字汇。

    2017年08期 v.19;No.117 7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 德江方言音系

    李华斌;张琴;

    文章描写的德江县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归纳其语音特点,并列出同音字汇。

    2017年08期 7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 贵州思南方言的儿化

    何赟;

    贵州思南方言隶属西南官话区黔东北片。该方言中的儿化形式丰富多样、范围广泛。语音上通过在韵母上直接加卷舌或增音或韵尾脱落等手段实现音变。功能除了拥有传统的小称义,表示"喜爱""可爱"等感情色彩外,还具有名词标志、构词语素等特征。

    2017年08期 v.19;No.117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 清末以来移民对南京方言演变的影响

    孙俊涛;

    太平天国战乱使得南京人口锐减到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大批江淮移民进入南京,对南京话的音系造成剧烈冲击,南京话失去了许多固有的语音特征,逐步与北方话接近。通过对太平天国战乱前后南京方言韵书音系结构进行比较,探讨近代南京音系结构演变的特点。

    2017年08期 v.19;No.117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 贵州思南方言的儿化

    何赟;

    贵州思南方言隶属西南官话区黔东北片。该方言中的儿化形式丰富多样、范围广泛。语音上通过在韵母上直接加卷舌或增音或韵尾脱落等手段实现音变。功能除了拥有传统的小称义,表示"喜爱""可爱"等感情色彩外,还具有名词标志、构词语素等特征。

    2017年08期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 南部档案俗字辨析二则

    贺敬朱;

    《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作为地方性档案文书,多出于手写,故保存了大量的俗文字资料,反映了清代文字的真实面貌。对这些俗字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南部档案本身的整理研究,更可为一些大型辞书如《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源》等的漏略提供了补充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字学、词汇学价值。

    2017年08期 v.19;No.117 92-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 清末以来移民对南京方言演变的影响

    孙俊涛;

    太平天国战乱使得南京人口锐减到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大批江淮移民进入南京,对南京话的音系造成剧烈冲击,南京话失去了许多固有的语音特征,逐步与北方话接近。通过对太平天国战乱前后南京方言韵书音系结构进行比较,探讨近代南京音系结构演变的特点。

    2017年08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 构式压制下非规约句式的翻译转喻

    薛娜;刘著妍;

    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理论的代表人物Goldberg认为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配对体。而句式构式,在与动词的进行互动的过程时,既生成了规约句式构式,也生成了非规约句式构式。译者可以从构式压制角度出发,研究非规约构式的产生,并利用转喻机制解构非规约句,以期获得原文真正表达的含义。探寻这类句式转换和认知的交互作用,有助于译者清晰理解原文,提高翻译质量。文章结合句式构式中涉及的转喻机制,集中探讨几种典型非规约构式的翻译过程,旨在说明非规约性构式的生成与翻译是有充分的理据性,从而为其翻译提供理论指导。

    2017年08期 v.19;No.117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 南部档案俗字辨析二则

    贺敬朱;

    《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作为地方性档案文书,多出于手写,故保存了大量的俗文字资料,反映了清代文字的真实面貌。对这些俗字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南部档案本身的整理研究,更可为一些大型辞书如《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源》等的漏略提供了补充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字学、词汇学价值。

    2017年08期 97-99+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 构式压制下非规约句式的翻译转喻

    薛娜;刘著妍;

    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理论的代表人物Goldberg认为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配对体。而句式构式,在与动词的进行互动的过程时,既生成了规约句式构式,也生成了非规约句式构式。译者可以从构式压制角度出发,研究非规约构式的产生,并利用转喻机制解构非规约句,以期获得原文真正表达的含义。探寻这类句式转换和认知的交互作用,有助于译者清晰理解原文,提高翻译质量。文章结合句式构式中涉及的转喻机制,集中探讨几种典型非规约构式的翻译过程,旨在说明非规约性构式的生成与翻译是有充分的理据性,从而为其翻译提供理论指导。

    2017年08期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红色文化与剪纸艺术的融合创新及市场运作研究

    申利丽;申健强;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将红色文化植入到剪纸艺术中,剪纸艺术作品就成为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同时,红色文化也丰富了剪纸艺术的内容,达到红色文化和民间手工艺术双向传承之效果。贵州省红色文化与民间艺术融合及传承创新训练中心的师生进行了"红色文化与剪纸艺术的融合创新"的实践创新,创作出一系列体现红色文化的剪纸作品。扩宽红色文化宣传渠道的同时也能带动文化经济的发展,开拓了红色文化根植人民群众的有效途径。

    2017年08期 v.19;No.117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 组织学习理论视域下地方高校党员党性教育制约因素研究

    王德召;黄玖琴;

    党员党性教育工作是地方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关系着地方高校党建工作的成效。在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组织学习理论的视角,研究地方高校党员党性教育的制约因素。地方高校党员党性教育的制约因素包括基层党组织涣散、党员教育形式化、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四个方面。

    2017年08期 v.19;No.117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 红色文化与剪纸艺术的融合创新及市场运作研究

    申利丽;申健强;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将红色文化植入到剪纸艺术中,剪纸艺术作品就成为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同时,红色文化也丰富了剪纸艺术的内容,达到红色文化和民间手工艺术双向传承之效果。贵州省红色文化与民间艺术融合及传承创新训练中心的师生进行了"红色文化与剪纸艺术的融合创新"的实践创新,创作出一系列体现红色文化的剪纸作品。扩宽红色文化宣传渠道的同时也能带动文化经济的发展,开拓了红色文化根植人民群众的有效途径。

    2017年08期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 贵州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宋建强;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基层组织。目前,贵州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成效显著,但也存在部分问题,需要拓宽实践渠道,丰富组织生活,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入党动机,鼓励学生党员自觉参与党建工作。

    2017年08期 v.19;No.117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 组织学习理论视域下地方高校党员党性教育制约因素研究

    王德召;黄玖琴;

    党员党性教育工作是地方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关系着地方高校党建工作的成效。在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组织学习理论的视角,研究地方高校党员党性教育的制约因素。地方高校党员党性教育的制约因素包括基层党组织涣散、党员教育形式化、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四个方面。

    2017年08期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 贵州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宋建强;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基层组织。目前,贵州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成效显著,但也存在部分问题,需要拓宽实践渠道,丰富组织生活,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入党动机,鼓励学生党员自觉参与党建工作。

    2017年08期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艺术与体育

  • 贵州世居土家族“莲花十八响”健身价值调查研究

    张玉军;张学飞;

    "莲花十八响"是流传于贵州黔东一带世居土家族的传统体育舞蹈,其运动特征主要体现在健身随意性,动作结构紧密性,疏筋活血健身性、身心娱乐性、健身表演性等,对强身健体、舒筋活血具有促进作用。受社会变迁的影响,"莲花十八响"正走在消失的边缘,建议政府或民间组织大力挖掘与推广,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扩大对外交流,融进校园,推动其健身价值,有效服务于当地社会。

    2017年08期 v.19;No.117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 浪漫主义时期钢琴作品风格特点探析

    谭静;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些音乐作品没有遵循古典风格时期的特点,以自由随性的感情色彩对作品加以描绘和渲染。通过研究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的特点及其演进过程,分析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作品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内涵变化。

    2017年08期 v.19;No.117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 贵州世居土家族“莲花十八响”健身价值调查研究

    张玉军;张学飞;

    "莲花十八响"是流传于贵州黔东一带世居土家族的传统体育舞蹈,其运动特征主要体现在健身随意性,动作结构紧密性,疏筋活血健身性、身心娱乐性、健身表演性等,对强身健体、舒筋活血具有促进作用。受社会变迁的影响,"莲花十八响"正走在消失的边缘,建议政府或民间组织大力挖掘与推广,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扩大对外交流,融进校园,推动其健身价值,有效服务于当地社会。

    2017年08期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 琴键上的民族风——以瞿维钢琴曲《花鼓》为例

    邢颖;王善虎;

    作为贯穿中国二十世纪音乐发展历程的作曲家,瞿维深入挖掘民间音乐素材、追求民族音调精神是其钢琴音乐创作的典型风格。一首名扬海内外的钢琴作品《花鼓》较为深刻地诠释了瞿维钢琴音乐创作的风格和特征。文章以作品的创作风格、创作理念、音乐元素等方面为切入点,对瞿维钢琴音乐的民族风作出简要探析。

    2017年08期 v.19;No.117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 浪漫主义时期钢琴作品风格特点探析

    谭静;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些音乐作品没有遵循古典风格时期的特点,以自由随性的感情色彩对作品加以描绘和渲染。通过研究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的特点及其演进过程,分析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作品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内涵变化。

    2017年08期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 琴键上的民族风——以瞿维钢琴曲《花鼓》为例

    邢颖;王善虎;

    作为贯穿中国二十世纪音乐发展历程的作曲家,瞿维深入挖掘民间音乐素材、追求民族音调精神是其钢琴音乐创作的典型风格。一首名扬海内外的钢琴作品《花鼓》较为深刻地诠释了瞿维钢琴音乐创作的风格和特征。文章以作品的创作风格、创作理念、音乐元素等方面为切入点,对瞿维钢琴音乐的民族风作出简要探析。

    2017年08期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 谈数字媒体视阈下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亳州二夹弦”为例

    张效恩;

    以亳州二夹弦为例,基于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传统思维、手段及内容的概略综述,提出在数字媒体视域下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的必要性、目的、意义以及在研究中采取的思路和方法,旨在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2017年08期 v.19;No.117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 谈数字媒体视阈下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亳州二夹弦”为例

    张效恩;

    以亳州二夹弦为例,基于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传统思维、手段及内容的概略综述,提出在数字媒体视域下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的必要性、目的、意义以及在研究中采取的思路和方法,旨在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2017年08期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