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子烨;
<正>在文学的汤汤大河中,前波与后波总是相续不断的;在诗歌的五彩芳林中,新叶与陈叶也总是交融为一的。优秀的作家总是能够推陈出新,创造新的文学经典。真正的文学经典必然呈现一种澄明之境,使你永远沐浴在光辉中发出幸福的微笑,唱出幸福的歌声;同时,这种澄明之境的创造者,也就是作家主体本身,也可能成为一种澄明的形象,获得经典作家的永恒的尊严。我们读本期梵净国学研究的五篇论文,对此当有深刻的体察。首先是我国当代词学研究大家刘扬忠先生所撰《论孟浩然诗歌对宋诗宋词创作的影响》一文,该文深入
2015年03期 v.17;No.100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刘扬忠;
孟浩然是盛唐诗坛的名家,他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堪与同一时期的唐诗经典作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白、杜甫等人媲美。受其沾溉的宋代作家不乏东坡、山谷等名家。这一"影响——接受"既与宋人对孟浩然、孟诗的喜好有关,也与宋人转益多师的师法倾向密不可分。
2015年03期 v.17;No.100 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范子烨;
<正>在文学的汤汤大河中,前波与后波总是相续不断的;在诗歌的五彩芳林中,新叶与陈叶也总是交融为一的。优秀的作家总是能够推陈出新,创造新的文学经典。真正的文学经典必然呈现一种澄明之境,使你永远沐浴在光辉中发出幸福的微笑,唱出幸福的歌声;同时,这种澄明之境的创造者,也就是作家主体本身,也可能成为一种澄明的形象,获得经典作家的永恒的尊严。我们读本期梵净国学研究的五篇论文,对此当有深刻的体察。首先是我国当代词学研究大家刘扬忠先生所撰《论孟浩然诗歌对宋诗宋词创作的影响》一文,该文深入
2015年03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刘扬忠;
孟浩然是盛唐诗坛的名家,他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堪与同一时期的唐诗经典作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白、杜甫等人媲美。受其沾溉的宋代作家不乏东坡、山谷等名家。这一"影响——接受"既与宋人对孟浩然、孟诗的喜好有关,也与宋人转益多师的师法倾向密不可分。
2015年03期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张承宗;
李白对谢安的景仰,先出于对名士风流的仰慕,后出于对谢安安邦治国才能的景仰。他缅怀谢灵运,是喜欢他的儒、道、仙、佛兼而有之,找到了自我在文化上的异代知音。李白赞叹"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对唐诗创作影响很深。从历史的长河看,宋玉、庾信与杜甫,正是"萧条异代不同时"的三位诗人,他们都"风流儒雅",都曾经有"江山故宅",但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社会动荡与家国之痛,因而产生深深的共鸣。
2015年03期 v.17;No.100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张承宗;
李白对谢安的景仰,先出于对名士风流的仰慕,后出于对谢安安邦治国才能的景仰。他缅怀谢灵运,是喜欢他的儒、道、仙、佛兼而有之,找到了自我在文化上的异代知音。李白赞叹"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对唐诗创作影响很深。从历史的长河看,宋玉、庾信与杜甫,正是"萧条异代不同时"的三位诗人,他们都"风流儒雅",都曾经有"江山故宅",但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社会动荡与家国之痛,因而产生深深的共鸣。
2015年03期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孙微;
宋代以"伪苏注"为代表的杜诗注家对《同谷七歌》中的"龙蛇"意象进行了穿凿和比附,后代注者亦不断在此说的基础上进行申说和坐实,直到清代的张溍、杨伦等人方对这些穿凿之论予以反驳与纠正。此类凿深倾向是宋人将阐释六经的方法移植到杜诗注释中的体现,并对后世的杜诗注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负面影响。
2015年03期 v.17;No.100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蔡静波;
唐五代笔记小说从多方面反映了唐五代时期文人的生活与精神状况,既有文人落第潦倒的困苦之况,亦有登第狂喜的欣喜之状;既有因干谒权贵而得提携的千古佳话,亦有因不投缘而造成的终生恚恨;既有文人间善意的揄扬,亦有彼此间恶意的戏谑;既有相互间客观的评品,亦有你我间主观的褒贬;既有恃才傲物的放荡,亦有终生不第的清高。
2015年03期 v.17;No.100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孙微;
宋代以"伪苏注"为代表的杜诗注家对《同谷七歌》中的"龙蛇"意象进行了穿凿和比附,后代注者亦不断在此说的基础上进行申说和坐实,直到清代的张溍、杨伦等人方对这些穿凿之论予以反驳与纠正。此类凿深倾向是宋人将阐释六经的方法移植到杜诗注释中的体现,并对后世的杜诗注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负面影响。
2015年03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蔡静波;
唐五代笔记小说从多方面反映了唐五代时期文人的生活与精神状况,既有文人落第潦倒的困苦之况,亦有登第狂喜的欣喜之状;既有因干谒权贵而得提携的千古佳话,亦有因不投缘而造成的终生恚恨;既有文人间善意的揄扬,亦有彼此间恶意的戏谑;既有相互间客观的评品,亦有你我间主观的褒贬;既有恃才傲物的放荡,亦有终生不第的清高。
2015年03期 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张学松;彭洁莹;
苏东坡流寓雷州的诗文是他人生最后一次沉浮起落的记载,表现了其流落感、忧惧心,以"鲁叟"、"箕子"自喻和"人生如寄"、"岭海亦闲游"的思想。
2015年03期 v.17;No.100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张学松;彭洁莹;
苏东坡流寓雷州的诗文是他人生最后一次沉浮起落的记载,表现了其流落感、忧惧心,以"鲁叟"、"箕子"自喻和"人生如寄"、"岭海亦闲游"的思想。
2015年03期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黄柏权;
<正>人类很早就在思索关于文化的产生、分类、类型等问题。2500年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用"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来划分社会中的人群,他的这种分类其实也是对文化的分类。"上智"可以理解为代表统治阶层的知识分子;"下愚"可以理解为被统治的平民百姓。孔子认为这种二元社会文化结构是"不移"的,是永恒不变的。对文化的划分在中国古代一直为思想家和当政者所关注,如"华夏"与"蛮夷"、"雅"与"俗"、"庙堂"与"江湖"等都具有相同的性质。1956年,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提出"大传
2015年03期 v.17;No.100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刘新华;
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完成了不同民族的语言、服饰和习俗乃至血统的融合。这种水乳交融的民族融合是时代的进步,是各民族互相接近,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传播的结果。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是任何人都不能逆转的。我们只能加强对它的认识,才能相应地不断完善我们的民族政策,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2015年03期 v.17;No.100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黄柏权;
<正>人类很早就在思索关于文化的产生、分类、类型等问题。2500年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用"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来划分社会中的人群,他的这种分类其实也是对文化的分类。"上智"可以理解为代表统治阶层的知识分子;"下愚"可以理解为被统治的平民百姓。孔子认为这种二元社会文化结构是"不移"的,是永恒不变的。对文化的划分在中国古代一直为思想家和当政者所关注,如"华夏"与"蛮夷"、"雅"与"俗"、"庙堂"与"江湖"等都具有相同的性质。1956年,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提出"大传
2015年03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李浩;蒙锡正;
思南的书院教育起于明代,发展于清代,废改于清末民初。思南的书院教育产生发展有其难得的历史机遇,主要原因即在于思南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和当时思南的区位优势。思南的书院教育对思南乃至贵州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15年03期 v.17;No.100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刘新华;
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完成了不同民族的语言、服饰和习俗乃至血统的融合。这种水乳交融的民族融合是时代的进步,是各民族互相接近,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传播的结果。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是任何人都不能逆转的。我们只能加强对它的认识,才能相应地不断完善我们的民族政策,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2015年03期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车越川;罗钰坊;
孕育于武陵山区独特人文自然环境的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是土家族传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信仰型、生产生活型、规约型等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类型蕴含的"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生态观与自然资源适度消费的发展观对维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价值。
2015年03期 v.17;No.100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李浩;蒙锡正;
思南的书院教育起于明代,发展于清代,废改于清末民初。思南的书院教育产生发展有其难得的历史机遇,主要原因即在于思南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和当时思南的区位优势。思南的书院教育对思南乃至贵州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15年03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车越川;罗钰坊;
孕育于武陵山区独特人文自然环境的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是土家族传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信仰型、生产生活型、规约型等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类型蕴含的"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生态观与自然资源适度消费的发展观对维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价值。
2015年03期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侯长林;张新婷;
从历时性追溯和共时性分析看,教学服务型大学就是以服务为宗旨的应用型大学,其职能是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只是进行社会服务的方式或途径。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坚持全方位服务地方的理念,重点体现在价值取向、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国际教育、文化建设等方面。
2015年03期 v.17;No.100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侯长林;张新婷;
从历时性追溯和共时性分析看,教学服务型大学就是以服务为宗旨的应用型大学,其职能是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只是进行社会服务的方式或途径。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坚持全方位服务地方的理念,重点体现在价值取向、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国际教育、文化建设等方面。
2015年03期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周力;
针对当前法学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西南政法大学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实行两位教师同堂教学的新方法——双师互动教学。"双师多向互动式教学法",是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探讨这种法学学科的教学新方法,为法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2015年03期 v.17;No.100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周力;
针对当前法学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西南政法大学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实行两位教师同堂教学的新方法——双师互动教学。"双师多向互动式教学法",是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探讨这种法学学科的教学新方法,为法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2015年03期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杨晚星;
在当今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以社会认知论为依据,以商务英语写作机辅教学为手段,探索一种新的培养学生商务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动力基础是英语写作理论的发展需要、社会发展对商务英语写作的需要、教师教学的需要。其教学模式根据过程和教学需要分为无机辅导、半机辅导、全机辅导三个写作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能够提升学生的商务英语能力和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2015年03期 v.17;No.100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马丹丹;马军峰;
目前,高校古代汉语教学出现"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现状。基于这种教学现状,必须从认识古代汉语现实价值、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强化教师自身建设,以提升古代汉语教学质量。
2015年03期 v.17;No.100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杨晚星;
在当今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以社会认知论为依据,以商务英语写作机辅教学为手段,探索一种新的培养学生商务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动力基础是英语写作理论的发展需要、社会发展对商务英语写作的需要、教师教学的需要。其教学模式根据过程和教学需要分为无机辅导、半机辅导、全机辅导三个写作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能够提升学生的商务英语能力和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2015年03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施莉琴;
导致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研究生自身的原因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术积累不足,学术道德自律精神的缺失;学校方面的原因是高校忽视了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学术评价的标准不科学,监督与惩处力度不够;社会方面的原因是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学术出版市场的不良风气和管理疏漏。针对这些原因,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2015年03期 v.17;No.100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马丹丹;马军峰;
目前,高校古代汉语教学出现"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现状。基于这种教学现状,必须从认识古代汉语现实价值、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强化教师自身建设,以提升古代汉语教学质量。
2015年03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徐珊珊;
本文主要探讨项目教学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阐述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岗位(群)工作流程为线索、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旅游英语》项目教学的方案,以期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行业英语应用能力。
2015年03期 v.17;No.100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施莉琴;
导致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研究生自身的原因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术积累不足,学术道德自律精神的缺失;学校方面的原因是高校忽视了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学术评价的标准不科学,监督与惩处力度不够;社会方面的原因是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学术出版市场的不良风气和管理疏漏。针对这些原因,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2015年03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陶玮;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以课堂有效输入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实验、文本分析等,发现艺考生在常规多媒体辅助英语写作教学环境下的学习效果不佳,如学生在写作中仍缺乏积极性和独立性,限时写作时心理焦躁和认知失衡等因素会严重影响写作质量。写作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认知策略,能显著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2015年03期 v.17;No.100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徐珊珊;
本文主要探讨项目教学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阐述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岗位(群)工作流程为线索、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旅游英语》项目教学的方案,以期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行业英语应用能力。
2015年03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陶玮;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以课堂有效输入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实验、文本分析等,发现艺考生在常规多媒体辅助英语写作教学环境下的学习效果不佳,如学生在写作中仍缺乏积极性和独立性,限时写作时心理焦躁和认知失衡等因素会严重影响写作质量。写作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认知策略,能显著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2015年03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雷励;
《集韵》共删节《广韵》原有小韵16个,所删小韵主要为《广韵》后增小韵。这些被删节的小韵并非韵系间整齐划一的变动,仅系《集韵》未录某字某音而造成音系中少量音节空档的增加。
2015年03期 v.17;No.100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雷励;
《集韵》共删节《广韵》原有小韵16个,所删小韵主要为《广韵》后增小韵。这些被删节的小韵并非韵系间整齐划一的变动,仅系《集韵》未录某字某音而造成音系中少量音节空档的增加。
2015年03期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董国华;
南宋吴棫所著《韵补》,是一部运用《诗经》、《易经》、《楚辞》及后代约50余种著作的韵语材料,并结合其他材料和方法(如谐声、异文、声训、音读、方言等)考订古音和考求古韵的著作。吴棫全面地利用《说文解字》中形声字的谐声偏旁、上古韵文和韵语、异文通假、声训以及方言等材料考订古音,可谓汉语古韵学研究第一人。吴棫系统地利用谐声字与谐声偏旁来考订古音,分韵归部,在古音学史上有开创之功。《韵补》中共援引《说文解字》凡66处,其中以证古音者共计51处,涉及汉字谐声偏旁43个。吴棫在材料和方法两方面,为古音研究开拓了崭新的领域。《韵补》中对谐声材料的使用可以看做汉字谐声与古音学研究的发端。
2015年03期 v.17;No.100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董国华;
南宋吴棫所著《韵补》,是一部运用《诗经》、《易经》、《楚辞》及后代约50余种著作的韵语材料,并结合其他材料和方法(如谐声、异文、声训、音读、方言等)考订古音和考求古韵的著作。吴棫全面地利用《说文解字》中形声字的谐声偏旁、上古韵文和韵语、异文通假、声训以及方言等材料考订古音,可谓汉语古韵学研究第一人。吴棫系统地利用谐声字与谐声偏旁来考订古音,分韵归部,在古音学史上有开创之功。《韵补》中共援引《说文解字》凡66处,其中以证古音者共计51处,涉及汉字谐声偏旁43个。吴棫在材料和方法两方面,为古音研究开拓了崭新的领域。《韵补》中对谐声材料的使用可以看做汉字谐声与古音学研究的发端。
2015年03期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梁姣程;
"着"的产生是近代汉语语法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在"着"的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特点,中古佛教译经中"着"后面常接处所名词,述补结构"V+着"中的动词是表示物体在空间的运动(包括位移和停止)的;"V+着"后面出现的必须是处所名词。"着"语义的改变,造成句法关系的改变,从而推动"着"的语法化过程。
2015年03期 v.17;No.100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王青;
在分析互文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翻译三阶段模式的理论框架,即翻译过程可以分为互文性符号的识别阶段,互文性符号的理解阶段和互文性符号的表达阶段。该框架是一个描述性的、多元的系统,能较为客观地解释互文翻译过程,译者的主体地位以及重译的合理性等问题。
2015年03期 v.17;No.100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梁姣程;
"着"的产生是近代汉语语法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在"着"的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特点,中古佛教译经中"着"后面常接处所名词,述补结构"V+着"中的动词是表示物体在空间的运动(包括位移和停止)的;"V+着"后面出现的必须是处所名词。"着"语义的改变,造成句法关系的改变,从而推动"着"的语法化过程。
2015年03期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郭娟;
大批汉语新词语的涌现,给翻译工作者们带来新的挑战。译者们不仅要考虑在向世界介绍新词语时,怎样使汉语的文化特色得到保留,还要使译入语读者能顺利理解源语言的含义。韦努蒂的"归化"、"异化"翻译策略是适用于解决这一翻译难题的一大途径。
2015年03期 v.17;No.100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王青;
在分析互文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翻译三阶段模式的理论框架,即翻译过程可以分为互文性符号的识别阶段,互文性符号的理解阶段和互文性符号的表达阶段。该框架是一个描述性的、多元的系统,能较为客观地解释互文翻译过程,译者的主体地位以及重译的合理性等问题。
2015年03期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郭娟;
大批汉语新词语的涌现,给翻译工作者们带来新的挑战。译者们不仅要考虑在向世界介绍新词语时,怎样使汉语的文化特色得到保留,还要使译入语读者能顺利理解源语言的含义。韦努蒂的"归化"、"异化"翻译策略是适用于解决这一翻译难题的一大途径。
2015年03期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谭本龙;
陈思和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史家和文学批评家,他的学术主张与实践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连贯性。"民间"是他建构文学史的一个立场,通过不断对"民间"理论的挖掘、探讨和实践,使其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史视角,观照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以及知识分子的起伏命运,同时还为知识分子精神文化传统的建立指出了一个文化空间。这一系列的研究、实践使文学史极大地丰富起来,不少被遮蔽的现象也浮出水面。
2015年03期 v.17;No.100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刘晓萍;
纳兰性德的词作以真切自然、幽艳哀怨及雄浑悲慨的风格而著称,展现出人间的至性至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文章从纳兰性德词的风格切入,认为纳兰性德个人的气质性格、生活环境、爱情不幸和文学传统的影响这几个方面是其词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2015年03期 v.17;No.100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谭本龙;
陈思和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史家和文学批评家,他的学术主张与实践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连贯性。"民间"是他建构文学史的一个立场,通过不断对"民间"理论的挖掘、探讨和实践,使其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史视角,观照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以及知识分子的起伏命运,同时还为知识分子精神文化传统的建立指出了一个文化空间。这一系列的研究、实践使文学史极大地丰富起来,不少被遮蔽的现象也浮出水面。
2015年03期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刘晓萍;
纳兰性德的词作以真切自然、幽艳哀怨及雄浑悲慨的风格而著称,展现出人间的至性至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文章从纳兰性德词的风格切入,认为纳兰性德个人的气质性格、生活环境、爱情不幸和文学传统的影响这几个方面是其词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2015年03期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姜红霞;
《韦庄〈秦妇吟〉校笺》是陈寅恪先生"以史证诗"释诗方法的代表名篇之一,文章一经问世就在学界掀起了《秦妇吟》研究之风潮。其中不乏学者对陈先生"颇疑‘杨震关’实为‘杨仆关’之讹写"的猜测提出质疑,认为这一猜测与实际地望和行程相矛盾。鉴于此,笔者试图回归《秦妇吟》长诗文本本身,并结合史料,从"秦妇"东奔的时间节点和路线行程两个角度出发来佐证陈寅恪先生猜测的合理性。另外,笔者通过反复吟读《秦妇吟》一诗,较深地感受到这首长诗音韵之和谐、旋律之优美,而诗作诞生的当时,民间就广有流传,并被制为幛子悬挂,作者则被呼为"秦妇吟秀才",与被称为"长恨歌主"的白居易并称佳话。一首诗歌竟能够产生如此深广的影响,笔者大胆猜测《秦妇吟》或作为歌诗被歌者广为传唱,遂逐渐风靡于民间。
2015年03期 v.17;No.100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姜红霞;
《韦庄〈秦妇吟〉校笺》是陈寅恪先生"以史证诗"释诗方法的代表名篇之一,文章一经问世就在学界掀起了《秦妇吟》研究之风潮。其中不乏学者对陈先生"颇疑‘杨震关’实为‘杨仆关’之讹写"的猜测提出质疑,认为这一猜测与实际地望和行程相矛盾。鉴于此,笔者试图回归《秦妇吟》长诗文本本身,并结合史料,从"秦妇"东奔的时间节点和路线行程两个角度出发来佐证陈寅恪先生猜测的合理性。另外,笔者通过反复吟读《秦妇吟》一诗,较深地感受到这首长诗音韵之和谐、旋律之优美,而诗作诞生的当时,民间就广有流传,并被制为幛子悬挂,作者则被呼为"秦妇吟秀才",与被称为"长恨歌主"的白居易并称佳话。一首诗歌竟能够产生如此深广的影响,笔者大胆猜测《秦妇吟》或作为歌诗被歌者广为传唱,遂逐渐风靡于民间。
2015年03期 12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余红芳;
唐庚,与苏轼同乡,文采风流,人称"小东坡",仕途坎坷,被贬惠州期间,创作出了有名的"惠州诗",其中杂诗二十首尤为特色独具,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包括屏迹隐居、躬耕垄亩的田夫形象,壮志难酬、落魄失意的士子形象,思念故土、怀念亲人的异客形象,潇洒田园、诗意栖居的隐士形象等,堪为"惠州诗"典范。
2015年03期 v.17;No.100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周春艳;
除了常见的奥峭奇崛,黄庭坚的诗歌中也不乏带着戏谑、调笑口吻的诗篇。这些诗歌的题目或小序中常带"戏"字,如"戏题"、"戏嘲"、"戏作"等等。还有一些虽题目不带"戏"字,但字里行间充满了戏谑,形成幽默、诙谐的风格。黄庭坚这种戏谑诗风的形成,和其求新求变的诗歌创作倾向,儒、佛、道合一的世界观及其坎坷的仕途所导致的避祸心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015年03期 v.17;No.100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余红芳;
唐庚,与苏轼同乡,文采风流,人称"小东坡",仕途坎坷,被贬惠州期间,创作出了有名的"惠州诗",其中杂诗二十首尤为特色独具,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包括屏迹隐居、躬耕垄亩的田夫形象,壮志难酬、落魄失意的士子形象,思念故土、怀念亲人的异客形象,潇洒田园、诗意栖居的隐士形象等,堪为"惠州诗"典范。
2015年03期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周春艳;
除了常见的奥峭奇崛,黄庭坚的诗歌中也不乏带着戏谑、调笑口吻的诗篇。这些诗歌的题目或小序中常带"戏"字,如"戏题"、"戏嘲"、"戏作"等等。还有一些虽题目不带"戏"字,但字里行间充满了戏谑,形成幽默、诙谐的风格。黄庭坚这种戏谑诗风的形成,和其求新求变的诗歌创作倾向,儒、佛、道合一的世界观及其坎坷的仕途所导致的避祸心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015年03期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王东林;
电视广告审美意识的变迁不仅深受社会审美环境的影响,也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盘根交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广告的审美意识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国内既缺少对新时期电视广告审美意识的系统性研究,更鲜有深入的历时性论述。用"多层累突创说"去观照电视广告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演变,并通过分析具有时代审美特征的电视广告案例,揭示中国电视广告审美意识变迁的动因及其基本特征。研究显示:电视广告创作者与受众是这一动态过程的直接参与者。一方面"美"在30多年的电视广告创作实践中不断凸显,使兜售商品的行为逐渐艺术化;另一方面受众将自己的情趣和意志投射到电视广告中,表现出旺盛的审美需求,自觉地参与了对电视广告审美意识的历史性构建。
2015年03期 v.17;No.100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 王东林;
电视广告审美意识的变迁不仅深受社会审美环境的影响,也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盘根交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广告的审美意识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国内既缺少对新时期电视广告审美意识的系统性研究,更鲜有深入的历时性论述。用"多层累突创说"去观照电视广告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演变,并通过分析具有时代审美特征的电视广告案例,揭示中国电视广告审美意识变迁的动因及其基本特征。研究显示:电视广告创作者与受众是这一动态过程的直接参与者。一方面"美"在30多年的电视广告创作实践中不断凸显,使兜售商品的行为逐渐艺术化;另一方面受众将自己的情趣和意志投射到电视广告中,表现出旺盛的审美需求,自觉地参与了对电视广告审美意识的历史性构建。
2015年03期 150-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 陈玲;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网络国际化的加强,"国家公关"时代已经来临,每个国家都力图在国际社会中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国家形象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可以塑造的,国家形象的成功塑造需要良好的国际公共关系。我国处在新的发展时期,更要积极主动地传播中国形象。对此,有必要对国际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进行概述、对国家形象的内涵和作用给与阐释,同时结合当前现状,对我国国家形象传播的国际公关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与思考。
2015年03期 v.17;No.100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杨波;
在当今融渗着"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理念氛围的社会生活中,广告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广而告之"的活动了,它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于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进化的具有行为主义的"公众沟通"形象的公关广告应运而生了。如今,站在人文哲学的高度审视和研究公关广告的意蕴也正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
2015年03期 v.17;No.100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陈玲;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网络国际化的加强,"国家公关"时代已经来临,每个国家都力图在国际社会中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国家形象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可以塑造的,国家形象的成功塑造需要良好的国际公共关系。我国处在新的发展时期,更要积极主动地传播中国形象。对此,有必要对国际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进行概述、对国家形象的内涵和作用给与阐释,同时结合当前现状,对我国国家形象传播的国际公关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与思考。
2015年03期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杨波;
在当今融渗着"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理念氛围的社会生活中,广告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广而告之"的活动了,它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于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进化的具有行为主义的"公众沟通"形象的公关广告应运而生了。如今,站在人文哲学的高度审视和研究公关广告的意蕴也正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
2015年03期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黄玖琴;王德召;
高校军事理论课对推动国防教育在高校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首先就必须加强军事理论课师资队伍的建设。由于受到资金、人才等条件的限制,地方高校军事理论课师资队伍存在着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需要修订职称评聘等政策,需要地方高校高度重视,并加大军事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投入力度,逐步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
2015年03期 v.17;No.100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邱丽燕;林淑慧;孙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文章探讨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通过增设"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增强为学生服务力度"、"开展网上党团班建设"、"开设网上心理咨询室"等版块内容,建立内容丰富、富有特色、具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通过创建QQ日志、飞信群等网络教育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建设,加大教育监管力度等各种措施,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2015年03期 v.17;No.100 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黄玖琴;王德召;
高校军事理论课对推动国防教育在高校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首先就必须加强军事理论课师资队伍的建设。由于受到资金、人才等条件的限制,地方高校军事理论课师资队伍存在着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需要修订职称评聘等政策,需要地方高校高度重视,并加大军事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投入力度,逐步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
2015年03期 164-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周刚;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作为社会最活跃的群体,大学生思想与数字化网络有着紧密的联系,易受到网络环境中不良意识形态的影响。视频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能为教学选择优秀的视频资源,同时探讨视频教学在运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策略,希望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015年03期 v.17;No.100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邱丽燕;林淑慧;孙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文章探讨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通过增设"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增强为学生服务力度"、"开展网上党团班建设"、"开设网上心理咨询室"等版块内容,建立内容丰富、富有特色、具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通过创建QQ日志、飞信群等网络教育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建设,加大教育监管力度等各种措施,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2015年03期 168-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王先;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功能逐渐弱化。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德育动力不足,德育运行机制逐渐偏失。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少系统性,加强对德育动力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生态整体性视野下探究德育动力机制,以及其运行规律。
2015年03期 v.17;No.100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周刚;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作为社会最活跃的群体,大学生思想与数字化网络有着紧密的联系,易受到网络环境中不良意识形态的影响。视频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能为教学选择优秀的视频资源,同时探讨视频教学在运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策略,希望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015年03期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吴旦旦;
不论是在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冯﹒谢林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层面,还是在其哲学思想本身的逻辑层面,谢林由"自我"之所以能够建立起庞大的同一哲学体系,"直观"这一思想概念功不可没。在自我意识不断发展进程中的理智直观,以及作为谢林"哲学总官能"的美感直观,都是直观思想不断深化后出现的非常重要的概念。以直观思想概念为切入点,分析其在谢林同一哲学整体语境之中的中介作用,建构起谢林早期同一哲学的整体构架。
2015年03期 v.17;No.100 174-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王先;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功能逐渐弱化。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德育动力不足,德育运行机制逐渐偏失。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少系统性,加强对德育动力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生态整体性视野下探究德育动力机制,以及其运行规律。
2015年03期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吴旦旦;
不论是在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冯﹒谢林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层面,还是在其哲学思想本身的逻辑层面,谢林由"自我"之所以能够建立起庞大的同一哲学体系,"直观"这一思想概念功不可没。在自我意识不断发展进程中的理智直观,以及作为谢林"哲学总官能"的美感直观,都是直观思想不断深化后出现的非常重要的概念。以直观思想概念为切入点,分析其在谢林同一哲学整体语境之中的中介作用,建构起谢林早期同一哲学的整体构架。
2015年03期 179-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鞠飞;
韩翃诗集版本众多。现存的五卷本主要有明抄本《韩君平诗集》、《唐四十七家》、《唐四十四家》、席启寓辑《唐诗百名家全集》四种;三卷本主要有明刻本《唐百家诗·中唐二十七家》、明黄贯曾辑《唐诗二十六家》、《唐五十家诗集》影印明铜活字本、江元褆刊本《韩君平集》四种。这两大系列的诸版本间虽各有差异,但经考辨可知,实乃同源。
2015年03期 v.17;No.100 179-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鞠飞;
韩翃诗集版本众多。现存的五卷本主要有明抄本《韩君平诗集》、《唐四十七家》、《唐四十四家》、席启寓辑《唐诗百名家全集》四种;三卷本主要有明刻本《唐百家诗·中唐二十七家》、明黄贯曾辑《唐诗二十六家》、《唐五十家诗集》影印明铜活字本、江元褆刊本《韩君平集》四种。这两大系列的诸版本间虽各有差异,但经考辨可知,实乃同源。
2015年03期 184-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穆刚;
近年来,我国期刊开放获取发展迅速,但传统期刊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出版主体分散、弱小。基于综述国外开放获取期刊的概况,结合我国开放获取期刊的现状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增加我国开放获取期刊数量、提高办刊层次提出建议,认为我国比较适合发展混合型开放获取期刊。
2015年03期 v.17;No.100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张硕;
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工作,既是公共图书馆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拓宽服务内容,展示自身形象的有效途径。探讨了公共图书馆纳入政府信息公开体系的依据和公共图书馆实现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的途径,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2015年03期 v.17;No.100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穆刚;
近年来,我国期刊开放获取发展迅速,但传统期刊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出版主体分散、弱小。基于综述国外开放获取期刊的概况,结合我国开放获取期刊的现状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增加我国开放获取期刊数量、提高办刊层次提出建议,认为我国比较适合发展混合型开放获取期刊。
2015年03期 190-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张硕;
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工作,既是公共图书馆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拓宽服务内容,展示自身形象的有效途径。探讨了公共图书馆纳入政府信息公开体系的依据和公共图书馆实现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的途径,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2015年03期 194-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