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学院学报

访问量:142467

梵净国学研究

  • 桃花源的世界——主持人语

    范子烨;

    <正>料峭的寒风吹打着窗户。马路上的车鸣声也不断传来。窗外的喧闹把书房衬托得格外安静。安静带来了心的安宁。在一片宁静的气氛中,我似乎隐隐地看到,春天正在向大地热情地招手。是的,春天快来了。2015年的春天将是格外美丽的春天。这是祖国的北京的铜仁的……春天。为迎接这美丽的一春,也是为了《铜仁学院学报》的改版,我精心编纂了这一期"梵净国学研究"。正如本栏目创刊伊始所构想的那样,本期仍

    2015年01期 v.17;No.98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桃花源的世界——主持人语

    范子烨;

    <正>料峭的寒风吹打着窗户。马路上的车鸣声也不断传来。窗外的喧闹把书房衬托得格外安静。安静带来了心的安宁。在一片宁静的气氛中,我似乎隐隐地看到,春天正在向大地热情地招手。是的,春天快来了。2015年的春天将是格外美丽的春天。这是祖国的北京的铜仁的……春天。为迎接这美丽的一春,也是为了《铜仁学院学报》的改版,我精心编纂了这一期"梵净国学研究"。正如本栏目创刊伊始所构想的那样,本期仍

    2015年01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关于“桃花源”的重新审视

    杨清之;

    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世后,引发后世文人极大的兴趣,各种议论也随之产生。大致说来,后人对"桃源"故事的理解主要有三种观点:神仙说、纪实说、寄意说。相比之下,本文更倾向于寄意说。因为,这一说法不仅与陶渊明儒、道兼容的隐逸思想相吻合,而且与诗文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譬如桃源之名、故事情节及其结局等)亦有关联。可以说,世外桃源的创设,既是陶渊明对人类美好社会理想的表达,也是其对所处"大伪"世风的自觉抵御。

    2015年01期 v.17;No.98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试论“桃花源情结”的超越性意义

    吴国富;

    在历史上,桃花源已演变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心理积淀。对于这种"桃花源情结",或斥之为消极心态,或嗤之为怀旧,也即对落后的农业时代的一种眷恋。然而考察近现代以来人们借助桃花源所批判的社会现象可知,桃花源的对立面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当代文明的对立面,因而可以反映桃花源乃是植根于人类过去及未来之需求的一种永恒的"情结"。

    2015年01期 v.17;No.98 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关于“桃花源”的重新审视

    杨清之;

    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世后,引发后世文人极大的兴趣,各种议论也随之产生。大致说来,后人对"桃源"故事的理解主要有三种观点:神仙说、纪实说、寄意说。相比之下,本文更倾向于寄意说。因为,这一说法不仅与陶渊明儒、道兼容的隐逸思想相吻合,而且与诗文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譬如桃源之名、故事情节及其结局等)亦有关联。可以说,世外桃源的创设,既是陶渊明对人类美好社会理想的表达,也是其对所处"大伪"世风的自觉抵御。

    2015年01期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试论“桃花源情结”的超越性意义

    吴国富;

    在历史上,桃花源已演变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心理积淀。对于这种"桃花源情结",或斥之为消极心态,或嗤之为怀旧,也即对落后的农业时代的一种眷恋。然而考察近现代以来人们借助桃花源所批判的社会现象可知,桃花源的对立面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当代文明的对立面,因而可以反映桃花源乃是植根于人类过去及未来之需求的一种永恒的"情结"。

    2015年01期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五柳先生传》阐释论

    李剑锋;

    《五柳先生传》诞生以后,基本经历了隐士、儒家、玄学、佛学等视角的解读。隐士的视角肯定了传主超拔世俗的高逸,却忽视了传主的人间关怀;儒家的视角重视了传主的人间关怀,却忽视了传主天人合一的宇宙胸怀;玄学、佛学的视角重视了天人合一、超言绝象、超越世俗的人生境界,却忽视了生活、生命存在的本身。当代学人力图摆脱政治社会和伦理道德视角,从生活、生命本身出发来阐释《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为具体生命的现实存在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和模仿的审美生活方式,五柳先生是一位融会着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理想人物形象。

    2015年01期 v.17;No.98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隐士家世、从政考论——以“二十六史”隐士传为例

    霍建波;

    隐士是隐逸文化的主体,也是隐逸文化主要的承载者和践行者,集中体现了非常丰厚的文化内涵。符号化的隐士,被人们当作是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拒绝参与现世社会政治活动,超越世俗名利的代名词。其实,这是对隐士的美化,更是一种很大的误解。通过考察"二十六史"隐士传记载的三百多名隐士,则会发现这样一些基本事实:家庭背景对隐士相当重要,做隐士需要家族强有力的支持;隐士和政治密切相连,大多数隐士离不开政治;隐士队伍驳杂不纯,主体上应归入统治阶级范畴,小部分属于庶民。借助"二十六史"隐士传,就能消除笼罩在隐士身上的神秘面纱,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上的这一另类群体。

    2015年01期 v.17;No.98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五柳先生传》阐释论

    李剑锋;

    《五柳先生传》诞生以后,基本经历了隐士、儒家、玄学、佛学等视角的解读。隐士的视角肯定了传主超拔世俗的高逸,却忽视了传主的人间关怀;儒家的视角重视了传主的人间关怀,却忽视了传主天人合一的宇宙胸怀;玄学、佛学的视角重视了天人合一、超言绝象、超越世俗的人生境界,却忽视了生活、生命存在的本身。当代学人力图摆脱政治社会和伦理道德视角,从生活、生命本身出发来阐释《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为具体生命的现实存在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和模仿的审美生活方式,五柳先生是一位融会着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理想人物形象。

    2015年01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桃花源的长官

    宇文所安;叶杨曦;卞东波;

    文章围绕一组由欧阳修所作的散文展开讨论,其主题都是快乐的性质和来源。不同作品对快乐的来源给出不同的答案,其中《丰乐亭记》将其追溯为国家的和平统治。滁州人民大都与世隔绝,忘记了一个世纪以前此地发生的战乱。作为太守的欧阳修认为自己有责任提醒人民:他们的快乐并非自给自足,而是由于他们是天下承平的一部分。二十年后,苏东坡在《喜雨亭记》里回应了欧阳修的《丰乐亭记》。当时扶风可能面临大旱,苏东坡通过命名他的亭子,来纪念持续的雨季这一"恩赐"。他在散文结尾追问这种快乐的赐予者是谁,并得出不知快乐来源何在的结论。文章末尾则讨论将文本置于"家族"中来阅读的方式,这些文本提出共有的问题,并呼应此前的相关文本。

    2015年01期 v.17;No.98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隐士家世、从政考论——以“二十六史”隐士传为例

    霍建波;

    隐士是隐逸文化的主体,也是隐逸文化主要的承载者和践行者,集中体现了非常丰厚的文化内涵。符号化的隐士,被人们当作是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拒绝参与现世社会政治活动,超越世俗名利的代名词。其实,这是对隐士的美化,更是一种很大的误解。通过考察"二十六史"隐士传记载的三百多名隐士,则会发现这样一些基本事实:家庭背景对隐士相当重要,做隐士需要家族强有力的支持;隐士和政治密切相连,大多数隐士离不开政治;隐士队伍驳杂不纯,主体上应归入统治阶级范畴,小部分属于庶民。借助"二十六史"隐士传,就能消除笼罩在隐士身上的神秘面纱,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上的这一另类群体。

    2015年01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桃花源的长官

    宇文所安;叶杨曦;卞东波;

    文章围绕一组由欧阳修所作的散文展开讨论,其主题都是快乐的性质和来源。不同作品对快乐的来源给出不同的答案,其中《丰乐亭记》将其追溯为国家的和平统治。滁州人民大都与世隔绝,忘记了一个世纪以前此地发生的战乱。作为太守的欧阳修认为自己有责任提醒人民:他们的快乐并非自给自足,而是由于他们是天下承平的一部分。二十年后,苏东坡在《喜雨亭记》里回应了欧阳修的《丰乐亭记》。当时扶风可能面临大旱,苏东坡通过命名他的亭子,来纪念持续的雨季这一"恩赐"。他在散文结尾追问这种快乐的赐予者是谁,并得出不知快乐来源何在的结论。文章末尾则讨论将文本置于"家族"中来阅读的方式,这些文本提出共有的问题,并呼应此前的相关文本。

    2015年01期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武陵论坛

  • 以史为鉴——主持人语

    黄柏权;

    <正>许多年不见的大雪飘飘洒洒降临峡州,驱走了久久散不开的雾霾,加上校园突然的冷清,让人真切感觉到年关的邻近,新春的到来。于是才能静下心来完成《铜仁学院学报》每期需要写作的主持人语。"武陵论坛"栏目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就如一个呱呱坠地的孩子在许多珍爱她的人士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作为参与其中的一分子,时刻担心其能否健康成长。因此,每一次的主持人语都如涅槃再生,越写越觉得下笔艰难,总有江郎才尽之慨。按照编辑的要求,从今年开始每期围绕一个主题,并拟出题目展开,越发感觉难以把握。

    2015年01期 v.17;No.98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明清时期沅水流域的土地开垦

    罗运胜;

    明清时期沅水流域的土地开垦呈现逐渐加快趋势。明代以前,沅水流域的土地垦殖是粗放的。此后,沅水流域的土地开发逐渐向先进地区农业水平接近。明代的土地开垦尚集中于流域内的平原、河谷、盆地、低山和丘陵,成绩相对有限。到了清代,在垦复明代田地的基础上,展开了更大规模的持续垦地运动,导致沅水流域土地利用率逐渐达到传统农业的极限。

    2015年01期 v.17;No.98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以史为鉴——主持人语

    黄柏权;

    <正>许多年不见的大雪飘飘洒洒降临峡州,驱走了久久散不开的雾霾,加上校园突然的冷清,让人真切感觉到年关的邻近,新春的到来。于是才能静下心来完成《铜仁学院学报》每期需要写作的主持人语。"武陵论坛"栏目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就如一个呱呱坠地的孩子在许多珍爱她的人士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作为参与其中的一分子,时刻担心其能否健康成长。因此,每一次的主持人语都如涅槃再生,越写越觉得下笔艰难,总有江郎才尽之慨。按照编辑的要求,从今年开始每期围绕一个主题,并拟出题目展开,越发感觉难以把握。

    2015年01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明清时期沅水流域的土地开垦

    罗运胜;

    明清时期沅水流域的土地开垦呈现逐渐加快趋势。明代以前,沅水流域的土地垦殖是粗放的。此后,沅水流域的土地开发逐渐向先进地区农业水平接近。明代的土地开垦尚集中于流域内的平原、河谷、盆地、低山和丘陵,成绩相对有限。到了清代,在垦复明代田地的基础上,展开了更大规模的持续垦地运动,导致沅水流域土地利用率逐渐达到传统农业的极限。

    2015年01期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清代贵州女性自杀现象初探——以铜仁府为例

    李锦伟;

    女性自杀是长期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文章分析了清代铜仁女性自杀的类型、方式和主要原因。自杀类型有殉夫型、惧辱型、夺志型和绝望型四种;自杀方式很多,而以投水和跳崖为主;导致自杀的原因主要在于当时的战乱不已、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进而认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才是减少女性自杀现象的根本所在。

    2015年01期 v.17;No.98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略论侗族文化生态保护——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为例

    刘冰清;吴静黎;

    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侗族文化丰富多彩,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可通过加大培育文化生态保护意识,制定通道侗族"核心文化物种"保护规划,推进侗寨申遗项目进程,正确处理侗族文化保护与利用开发的关系,联袂湘桂黔三省侗族聚居区共建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等举措,促进通道乃至湘桂黔侗族地区侗族文化生态的保护。

    2015年01期 v.17;No.98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清代贵州女性自杀现象初探——以铜仁府为例

    李锦伟;

    女性自杀是长期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文章分析了清代铜仁女性自杀的类型、方式和主要原因。自杀类型有殉夫型、惧辱型、夺志型和绝望型四种;自杀方式很多,而以投水和跳崖为主;导致自杀的原因主要在于当时的战乱不已、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进而认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才是减少女性自杀现象的根本所在。

    2015年01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宋代梵净山周边佛教寺院考

    田青;

    宋代是梵净山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结合史志分方位讨论了该时期梵净山周边十一座佛教寺院的建置状况,指出:可确定为宋代梵净山周边佛教寺院的共六座,确证不属于本区域的寺院有一座,可能是佛道共存的寺院有两座,另有两座寺院因史料不充分,不能确考。

    2015年01期 v.17;No.98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略论侗族文化生态保护——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为例

    刘冰清;吴静黎;

    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侗族文化丰富多彩,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可通过加大培育文化生态保护意识,制定通道侗族"核心文化物种"保护规划,推进侗寨申遗项目进程,正确处理侗族文化保护与利用开发的关系,联袂湘桂黔三省侗族聚居区共建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等举措,促进通道乃至湘桂黔侗族地区侗族文化生态的保护。

    2015年01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宋代梵净山周边佛教寺院考

    田青;

    宋代是梵净山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结合史志分方位讨论了该时期梵净山周边十一座佛教寺院的建置状况,指出:可确定为宋代梵净山周边佛教寺院的共六座,确证不属于本区域的寺院有一座,可能是佛道共存的寺院有两座,另有两座寺院因史料不充分,不能确考。

    2015年01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政治与法律

  • 社会管理创新中公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探析——以铜仁地区为例

    谢德根;靳永翥;

    以铜仁地区为例,试图基于公民利益诉讼表达机制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公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包括利益诉求表达主体(公民),公民与政府互动的制度体系及运作方式(渠道、路径),利益诉求表达客体(政府)三个构成部分。根据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基本观点,探讨公民进行利益诉求表达的动机以及约束、引导因素。运用系统分析法剖析其构成部分,寻找问题根源,提出理论性对策,以完善公民利益表达机制,满足公民利益诉求,化解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最大限度发挥公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社会管理功能。

    2015年01期 v.17;No.98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社会管理创新中公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探析——以铜仁地区为例

    谢德根;靳永翥;

    以铜仁地区为例,试图基于公民利益诉讼表达机制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公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包括利益诉求表达主体(公民),公民与政府互动的制度体系及运作方式(渠道、路径),利益诉求表达客体(政府)三个构成部分。根据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基本观点,探讨公民进行利益诉求表达的动机以及约束、引导因素。运用系统分析法剖析其构成部分,寻找问题根源,提出理论性对策,以完善公民利益表达机制,满足公民利益诉求,化解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最大限度发挥公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社会管理功能。

    2015年01期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诉讼时效对原物返还请求权的意义

    李作;

    随着我国物权法的制定与实施,人们物权的保护意识明显加强。但为了寻求社会经济的平衡,需要把每个人的权利限制在恰当的范围内;在此范围内权利人得以享有自己的自由权利,而一旦越过此范围则需受到相应的限制。法律设置了诸多制度来对权利进行限制,以平衡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我国在债权法上规定了诉讼时效这一制度,目的在于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在物权领域有除斥期间的限制,但对于包含原物返还请求权在内的物上请求权我国法律主张是不受期限限制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整个社会秩序构成一种威胁。因为当今社会财产交易频繁,权利转移与转化迅速,若一个人行使某种财产权利是无期限限制的,肯定会扰乱整个社会经济的秩序。因此,原物返还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是必要的,它是基于平衡每个权利人权利的考虑,是维持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稳定和谐之必要。

    2015年01期 v.17;No.98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 群众路线视阈下的基层人大代表竞选机制

    吕春杨;

    基层人大代表由人民群众选出,代表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其权力由人民群众赋予,理应对选民负责;贴近群众,走群众路线是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应有之意。将竞选机制引入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能体现人民群众的集体意志,切合群众路线精神。从群众中选出的代表在开展实际工作时要回归到群众中去,代表专职化能够促使代表更全心全意地履行其职责。在此过程中,竞选机制是其强大推动力,同时,专职化也能活泛竞选制,在完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

    2015年01期 v.17;No.98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诉讼时效对原物返还请求权的意义

    李作;

    随着我国物权法的制定与实施,人们物权的保护意识明显加强。但为了寻求社会经济的平衡,需要把每个人的权利限制在恰当的范围内;在此范围内权利人得以享有自己的自由权利,而一旦越过此范围则需受到相应的限制。法律设置了诸多制度来对权利进行限制,以平衡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我国在债权法上规定了诉讼时效这一制度,目的在于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在物权领域有除斥期间的限制,但对于包含原物返还请求权在内的物上请求权我国法律主张是不受期限限制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整个社会秩序构成一种威胁。因为当今社会财产交易频繁,权利转移与转化迅速,若一个人行使某种财产权利是无期限限制的,肯定会扰乱整个社会经济的秩序。因此,原物返还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是必要的,它是基于平衡每个权利人权利的考虑,是维持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稳定和谐之必要。

    2015年01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 青杠坝村有效化解“空心化”的实践与启示

    皮坤乾;杨秀琴;

    青杠坝这个山旮旯里的贫困村,通过变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村民的钱袋子逐渐"鼓起来";齐心集"小钱",村集体经济逐渐"强起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村子逐渐"靓起来";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村民精神"爽起来",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幸福村,不但使外出打工的人纷纷回村发展,还吸引了不少外乡外村人举家移居,有效化解了"空心化"问题。这启示我们要有效化解农村"空心化",必须做大农村经济这个"蛋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就业吸引力;抓好村级组织建设;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等。

    2015年01期 v.17;No.98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群众路线视阈下的基层人大代表竞选机制

    吕春杨;

    基层人大代表由人民群众选出,代表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其权力由人民群众赋予,理应对选民负责;贴近群众,走群众路线是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应有之意。将竞选机制引入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能体现人民群众的集体意志,切合群众路线精神。从群众中选出的代表在开展实际工作时要回归到群众中去,代表专职化能够促使代表更全心全意地履行其职责。在此过程中,竞选机制是其强大推动力,同时,专职化也能活泛竞选制,在完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

    2015年01期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司法行政调解在处理医患关系中的价值研究——以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为例

    张磊;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发展,医患矛盾不断加剧,医疗环境很不理想,医患关系紧张,暴力伤医事件呈现逐年频发增多趋势,如何更好地改善医患关系将成为法学界和医学界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分析导致我国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阐述不和谐医患关系对医患双方的影响,并且通过司法行政调解在处理医患纠纷中的创新性运用,得出司法行政调解是处理医疗纠纷及医疗犯罪的较好机制的结论。

    2015年01期 v.17;No.98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青杠坝村有效化解“空心化”的实践与启示

    皮坤乾;杨秀琴;

    青杠坝这个山旮旯里的贫困村,通过变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村民的钱袋子逐渐"鼓起来";齐心集"小钱",村集体经济逐渐"强起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村子逐渐"靓起来";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村民精神"爽起来",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幸福村,不但使外出打工的人纷纷回村发展,还吸引了不少外乡外村人举家移居,有效化解了"空心化"问题。这启示我们要有效化解农村"空心化",必须做大农村经济这个"蛋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就业吸引力;抓好村级组织建设;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等。

    2015年01期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司法行政调解在处理医患关系中的价值研究——以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为例

    张磊;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发展,医患矛盾不断加剧,医疗环境很不理想,医患关系紧张,暴力伤医事件呈现逐年频发增多趋势,如何更好地改善医患关系将成为法学界和医学界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分析导致我国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阐述不和谐医患关系对医患双方的影响,并且通过司法行政调解在处理医患纠纷中的创新性运用,得出司法行政调解是处理医疗纠纷及医疗犯罪的较好机制的结论。

    2015年01期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文学研究

  • 浅析言谏叙事中语境话语叙述

    何等红;

    从先秦到汉初是中国历史上谏诤最盛行的时期,尤其是以口奏形式劝谏的言谏。这些言谏谏例主要保存在早期史传散文中,属于历史叙事的范畴。从叙事的角度来讲,言谏的叙述受到先秦时期文化、意识形态及其他话语类型的限定。文章主要从德礼系统和谏辞选择的依据两方面进行考察,冀求对史传散文叙事研究有所裨益。

    2015年01期 v.17;No.98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五四”女作家群自省意识探析

    李欣莲;孙向阳;

    "五四"女作家的创作,真实而又深刻地表达了现代女性复杂的思想状态和生命体验。她们既关注了广大妇女不幸的悲剧命运,也呈现出仍然存在于广大妇女身上的性格弱点,其中主要表现为怯弱性、保守性、自私性等几个方面。她们以清醒的女性自省意识,探讨造成广大妇女不幸命运的各种原因,积极地为广大中国妇女探寻一条争取自由解放的捷径。

    2015年01期 v.17;No.98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浅析言谏叙事中语境话语叙述

    何等红;

    从先秦到汉初是中国历史上谏诤最盛行的时期,尤其是以口奏形式劝谏的言谏。这些言谏谏例主要保存在早期史传散文中,属于历史叙事的范畴。从叙事的角度来讲,言谏的叙述受到先秦时期文化、意识形态及其他话语类型的限定。文章主要从德礼系统和谏辞选择的依据两方面进行考察,冀求对史传散文叙事研究有所裨益。

    2015年01期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民主”政策的社会性实践——以“五四”问题小说为例

    郭玲珍;

    文章主要从话题预设的选材角度,具体探讨"五四"问题小说家是怎样通过问题小说文本对自身所倡导的以民主为核心思想的公共文化政策进行阐释的,以期对其在阐释自身倡导的"民主"政策过程中,社会性实践情况予以观照。

    2015年01期 v.17;No.98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五四”女作家群自省意识探析

    李欣莲;孙向阳;

    "五四"女作家的创作,真实而又深刻地表达了现代女性复杂的思想状态和生命体验。她们既关注了广大妇女不幸的悲剧命运,也呈现出仍然存在于广大妇女身上的性格弱点,其中主要表现为怯弱性、保守性、自私性等几个方面。她们以清醒的女性自省意识,探讨造成广大妇女不幸命运的各种原因,积极地为广大中国妇女探寻一条争取自由解放的捷径。

    2015年01期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民主”政策的社会性实践——以“五四”问题小说为例

    郭玲珍;

    文章主要从话题预设的选材角度,具体探讨"五四"问题小说家是怎样通过问题小说文本对自身所倡导的以民主为核心思想的公共文化政策进行阐释的,以期对其在阐释自身倡导的"民主"政策过程中,社会性实践情况予以观照。

    2015年01期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从《世说新语》观晋人行为之美

    王翼雨;

    《世说新语》是一部反映魏晋士人生活百态和社会风尚的文言小说,其中体现出来的"魏晋风度"更是这一时代鲜明的代表。放诞怪异和率真旷达的行为举止,是《世说新语》众多人物群像中最具特色和最具说服力的表现,也是"魏晋风度"理念的最佳行为实践。文章从《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最具代表性的行为举止入手,在分析行为表现本身内在美之余,探寻这种行为的动机和影响,从而发现这些行为和"魏晋风度"的独一无二性和不可模仿性。

    2015年01期 v.17;No.98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从《世说新语》观晋人行为之美

    王翼雨;

    《世说新语》是一部反映魏晋士人生活百态和社会风尚的文言小说,其中体现出来的"魏晋风度"更是这一时代鲜明的代表。放诞怪异和率真旷达的行为举止,是《世说新语》众多人物群像中最具特色和最具说服力的表现,也是"魏晋风度"理念的最佳行为实践。文章从《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最具代表性的行为举止入手,在分析行为表现本身内在美之余,探寻这种行为的动机和影响,从而发现这些行为和"魏晋风度"的独一无二性和不可模仿性。

    2015年01期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语言学研究

历史文化研究

  • 我国农村初级社会群体的衰落——一种现代性分析视角

    杨文浩;史巧灵;陆卫群;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分工精细化程度的增强以及城市劳务市场的逐渐开放,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大规模的季节性人口流动也带来了农村初级群体的不断衰落,具体表现在农村家庭日益核心化与小型化、邻里关系日益理性化、业缘关系正成为农村社会主导关系等方面。

    2015年01期 v.17;No.98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我国农村初级社会群体的衰落——一种现代性分析视角

    杨文浩;史巧灵;陆卫群;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分工精细化程度的增强以及城市劳务市场的逐渐开放,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大规模的季节性人口流动也带来了农村初级群体的不断衰落,具体表现在农村家庭日益核心化与小型化、邻里关系日益理性化、业缘关系正成为农村社会主导关系等方面。

    2015年01期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浅谈生态移民背景下农村邻里关系的变迁

    查娜;

    邻里关系作为农村社会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对每个家庭,甚至整个农村社区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生态移民将我国农村地区本已在慢慢改变的邻里关系以更直接、更迅速的方式呈现出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我们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015年01期 v.17;No.98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撒叶儿嗬的民俗解读及传承分析

    王小艳;

    在鄂西山区长阳县土家人的丧葬仪式上,总会跳起集歌、乐、舞三位一体的民间舞蹈——撒叶儿嗬。它是土家丧葬礼仪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现代文化和观念的影响下,撒叶儿嗬面临着传承的难题。

    2015年01期 v.17;No.98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浅谈生态移民背景下农村邻里关系的变迁

    查娜;

    邻里关系作为农村社会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对每个家庭,甚至整个农村社区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生态移民将我国农村地区本已在慢慢改变的邻里关系以更直接、更迅速的方式呈现出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我们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015年01期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继承与展望:国内阿昌族文化研究十年回眸

    黎帅;谭芬芬;

    自2005年《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颁布实施以来,阿昌族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各界学者也对阿昌族的文化展开了较为广泛的研究。本文从历史脉络、语言传承、宗教信仰、习俗与文艺、传统工艺与医药、教育与体育、文化发展问题几个层面,梳理近十年阿昌族文化研究的成就,以期对深化阿昌族文化研究有所助益。

    2015年01期 v.17;No.98 13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撒叶儿嗬的民俗解读及传承分析

    王小艳;

    在鄂西山区长阳县土家人的丧葬仪式上,总会跳起集歌、乐、舞三位一体的民间舞蹈——撒叶儿嗬。它是土家丧葬礼仪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现代文化和观念的影响下,撒叶儿嗬面临着传承的难题。

    2015年01期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继承与展望:国内阿昌族文化研究十年回眸

    黎帅;谭芬芬;

    自2005年《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颁布实施以来,阿昌族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各界学者也对阿昌族的文化展开了较为广泛的研究。本文从历史脉络、语言传承、宗教信仰、习俗与文艺、传统工艺与医药、教育与体育、文化发展问题几个层面,梳理近十年阿昌族文化研究的成就,以期对深化阿昌族文化研究有所助益。

    2015年01期 139-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新闻传播学研究

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

  • 农村信息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李旭辉;程刚;

    综述了国内外信息化水平的测度方法和体系,以此为引导,探讨了影响农村信息环境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从信息人才、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政策等方面构建了农村信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全国和安徽省的农村信息环境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根据三个角度所分析的实证结果,最后揭示出了农村信息环境建设的优化途径。

    2015年01期 v.17;No.98 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错位竞争:喀斯特地区民营企业发展战略定位

    王亚;曾春花;金勤勤;

    民营企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容忽视。喀斯特地区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该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而其发展战略的制定至关重要。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喀斯特地区民营企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构建AHP分析模型,给各个指标赋权重,从而判定出喀斯特地区民营企业应当采取SO战略,实施错位竞争。

    2015年01期 v.17;No.98 158-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农村信息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李旭辉;程刚;

    综述了国内外信息化水平的测度方法和体系,以此为引导,探讨了影响农村信息环境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从信息人才、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政策等方面构建了农村信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全国和安徽省的农村信息环境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根据三个角度所分析的实证结果,最后揭示出了农村信息环境建设的优化途径。

    2015年01期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错位竞争:喀斯特地区民营企业发展战略定位

    王亚;曾春花;金勤勤;

    民营企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容忽视。喀斯特地区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该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而其发展战略的制定至关重要。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喀斯特地区民营企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构建AHP分析模型,给各个指标赋权重,从而判定出喀斯特地区民营企业应当采取SO战略,实施错位竞争。

    2015年01期 163-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贵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考

    张海涛;

    新型农村社区是城镇化过程中引领县域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从贵阳市城镇化进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探索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力求为贵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015年01期 v.17;No.98 164-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贵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考

    张海涛;

    新型农村社区是城镇化过程中引领县域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从贵阳市城镇化进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探索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力求为贵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015年01期 169-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教育与教学研究

  • 动态取向:构建以研究型教师培养为目的的实习评价模式

    张凤祥;严娟;吴晓玲;

    教育实习是职前教师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社会文化理论的动态评价理论强调在评价过程中参与各方的互动和干预,把评价与教师培养有机地融合起来。这能有效地培养"准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探索意识,并且促使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行动研究,从而实现培养他们研究意识的目的,为职前教师入职后成为称职教师,以至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渡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5年01期 v.17;No.98 17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鸿都门学与现代高等专科院校的差异及启示

    张新婷;

    鸿都门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通过对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与我国现代高等专科院校在产生背景、选拔方式和生源、教学内容以及文化氛围浓厚方面的差异性进行研究,深化对我国现代高等专科院校的认知。其启示是我国现代高等专科院校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采取横向选拔、改革课程、建设文化等策略来促进我国现代高等专科院校更好地改革和发展。

    2015年01期 v.17;No.98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动态取向:构建以研究型教师培养为目的的实习评价模式

    张凤祥;严娟;吴晓玲;

    教育实习是职前教师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社会文化理论的动态评价理论强调在评价过程中参与各方的互动和干预,把评价与教师培养有机地融合起来。这能有效地培养"准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探索意识,并且促使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行动研究,从而实现培养他们研究意识的目的,为职前教师入职后成为称职教师,以至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渡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5年01期 175-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免费”的契约与现实的冲突——基于铜仁学院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的调查

    刘艳;

    在资料梳理与实际调研的基础上,从微观教育学的角度出发,以铜仁学院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的专业培养与就业安置为主题,探析了免费师范生的招生、录取、培养、就业情况等多重影响因素,着重指出:政策实施与制度完善并存,激励机制与创新潜力共生,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地方政府责任,构建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是拓展基础教育事业的保障。

    2015年01期 v.17;No.98 179-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鸿都门学与现代高等专科院校的差异及启示

    张新婷;

    鸿都门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通过对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与我国现代高等专科院校在产生背景、选拔方式和生源、教学内容以及文化氛围浓厚方面的差异性进行研究,深化对我国现代高等专科院校的认知。其启示是我国现代高等专科院校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采取横向选拔、改革课程、建设文化等策略来促进我国现代高等专科院校更好地改革和发展。

    2015年01期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免费”的契约与现实的冲突——基于铜仁学院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的调查

    刘艳;

    在资料梳理与实际调研的基础上,从微观教育学的角度出发,以铜仁学院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的专业培养与就业安置为主题,探析了免费师范生的招生、录取、培养、就业情况等多重影响因素,着重指出:政策实施与制度完善并存,激励机制与创新潜力共生,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地方政府责任,构建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是拓展基础教育事业的保障。

    2015年01期 184-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重构

    彭晶;

    关于教育目的两种本位论的各自局限已被广泛了解和熟知,但是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能仅仅停留在潜意识的层面,甚至是含混不清的,也没有人给予过专门的关注,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教育实践的开展。因此,对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内在悖论进行深刻揭示,对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进行深度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进行彻底解构就十分必要。

    2015年01期 v.17;No.98 18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服装CAD平台上的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高云兵;

    在分析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以下简称"CAD")教学与应用现状、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和民办本科院校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从重组实验平台、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优化实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入手,构建了基于服装CAD平台上的实验教学新体系,模拟了现代服装企业的工作环境,打通了相关专业实验课程间的隔阂,其渐进性、模块化特点符合了应用型本科的教育特点。创新地将服装CAD课程转化为专业实验平台,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和学习效果,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2015年01期 v.17;No.98 190-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重构

    彭晶;

    关于教育目的两种本位论的各自局限已被广泛了解和熟知,但是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能仅仅停留在潜意识的层面,甚至是含混不清的,也没有人给予过专门的关注,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教育实践的开展。因此,对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内在悖论进行深刻揭示,对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进行深度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进行彻底解构就十分必要。

    2015年01期 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高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及内涵解析的思考

    杨晓飞;王先华;

    目前高职院校已建立国家级、省级、院级三级精品课程层级模式,并借助互联网为载体的传播平台,实现了课程建设成果的初步共享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围绕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及内涵,聚焦关键指标或核心观测点,分析和反思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索精品课程建设方向和措施,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评价及质量监控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以利于进一步发挥精品课程的优势利导作用。

    2015年01期 v.17;No.98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服装CAD平台上的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高云兵;

    在分析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以下简称"CAD")教学与应用现状、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和民办本科院校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从重组实验平台、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优化实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入手,构建了基于服装CAD平台上的实验教学新体系,模拟了现代服装企业的工作环境,打通了相关专业实验课程间的隔阂,其渐进性、模块化特点符合了应用型本科的教育特点。创新地将服装CAD课程转化为专业实验平台,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和学习效果,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2015年01期 195-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新探——基于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思考

    朱东国;

    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主要采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五大板块模式。这种课程体系暴露出课程内容重复现象严重,课程实用性不强,课程设置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等问题。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学校根据学生未来从事职业的岗位需要,将教学内容按照不同的主题分成若干独立的模块,学生按照自己的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块来完成课程学习的一种课程设置模式,它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2015年01期 v.17;No.98 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高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及内涵解析的思考

    杨晓飞;王先华;

    目前高职院校已建立国家级、省级、院级三级精品课程层级模式,并借助互联网为载体的传播平台,实现了课程建设成果的初步共享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围绕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及内涵,聚焦关键指标或核心观测点,分析和反思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索精品课程建设方向和措施,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评价及质量监控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以利于进一步发挥精品课程的优势利导作用。

    2015年01期 199-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新探——基于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思考

    朱东国;

    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主要采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五大板块模式。这种课程体系暴露出课程内容重复现象严重,课程实用性不强,课程设置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等问题。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学校根据学生未来从事职业的岗位需要,将教学内容按照不同的主题分成若干独立的模块,学生按照自己的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块来完成课程学习的一种课程设置模式,它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2015年01期 202-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