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学院学报

访问量:141365

梵净古典学

  • “昌邑不终,天之去就”:从《汉书·五行志》看刘贺的“天意验证”

    吕宗力;

    视天体异动、气候反常、山崩川竭等灾异现象为上天对人间君主的警诫,见诸先秦、秦、西汉初传世文献和出土简牍。《汉书·五行志》在《洪范五行》天谴灾异的论述框架中,列举草妖、服妖、犬祸、血污、青蝇矢、久阴不雨、天狗夹汉等涉及刘贺的负面“天意验证”,论述废黜刘贺、继立宣帝的正当性,应该有其史事基础,而非后世史家刻意制造的后设性论述。在汉代的政治文化语境和灾异论述中,刘贺即位前后这些灾异征兆的出现,是合情合理、符合“天意”的。

    2022年06期 v.24;No.160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 “昌邑不终,天之去就”:从《汉书·五行志》看刘贺的“天意验证”

    吕宗力;

    视天体异动、气候反常、山崩川竭等灾异现象为上天对人间君主的警诫,见诸先秦、秦、西汉初传世文献和出土简牍。《汉书·五行志》在《洪范五行》天谴灾异的论述框架中,列举草妖、服妖、犬祸、血污、青蝇矢、久阴不雨、天狗夹汉等涉及刘贺的负面“天意验证”,论述废黜刘贺、继立宣帝的正当性,应该有其史事基础,而非后世史家刻意制造的后设性论述。在汉代的政治文化语境和灾异论述中,刘贺即位前后这些灾异征兆的出现,是合情合理、符合“天意”的。

    2022年06期 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大学之道

  • 扶志与扶智融合:教育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与启示

    李中国;李丹丹;

    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前提,而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保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际,回溯我国教育扶贫历程,扶志与扶智融合是教育扶贫之核心经验。基于此,从扶志与扶智的内涵界定、价值启示、融合原则及实践路径等总结脱贫攻坚时期教育扶贫的经验,是教育扶贫对接教育促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2022年06期 v.24;No.160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 扶志与扶智融合:教育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与启示

    李中国;李丹丹;

    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前提,而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保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际,回溯我国教育扶贫历程,扶志与扶智融合是教育扶贫之核心经验。基于此,从扶志与扶智的内涵界定、价值启示、融合原则及实践路径等总结脱贫攻坚时期教育扶贫的经验,是教育扶贫对接教育促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2022年06期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进路

    白强;李帮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根本遵循,提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涵盖了领导力量、发展理念、育人体系、兴教情怀、治理体系、均衡发展、评价制度等七个方面。对照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发现,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着党的建设有待全面加强、教育对外开放有待加深、立德树人体系有待健全、报国使命担当有待增强、大学治理体系有待健全、发展统筹能力有待提升、评价制度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提升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服务力、竞争力、内生力、支撑力、统筹力和催化力,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年06期 v.24;No.160 22-3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进路

    白强;李帮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根本遵循,提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涵盖了领导力量、发展理念、育人体系、兴教情怀、治理体系、均衡发展、评价制度等七个方面。对照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发现,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着党的建设有待全面加强、教育对外开放有待加深、立德树人体系有待健全、报国使命担当有待增强、大学治理体系有待健全、发展统筹能力有待提升、评价制度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提升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服务力、竞争力、内生力、支撑力、统筹力和催化力,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年06期 27-3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黔东红色文化研究

  • 保护、弘扬与认同:黔东红色革命遗址文化价值研究

    梁正海;龙金菊;刘剑;

    多维构建红色革命遗址的文化价值,是提升文化自信、发掘文化动力、汇聚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合力的时代要求与意义所在。黔东红色革命遗址文化价值的开发与萃取,对客观认识历史、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整体性研究党史推动党史教育常态化、发挥党史育人功能培育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振兴基层党组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叠加性意义。因此,有必要从增进红色革命认知、增强红色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强化对黔东红色革命遗址的文化价值认同,以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根基。

    2022年06期 v.24;No.160 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 保护、弘扬与认同:黔东红色革命遗址文化价值研究

    梁正海;龙金菊;刘剑;

    多维构建红色革命遗址的文化价值,是提升文化自信、发掘文化动力、汇聚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合力的时代要求与意义所在。黔东红色革命遗址文化价值的开发与萃取,对客观认识历史、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整体性研究党史推动党史教育常态化、发挥党史育人功能培育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振兴基层党组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叠加性意义。因此,有必要从增进红色革命认知、增强红色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强化对黔东红色革命遗址的文化价值认同,以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根基。

    2022年06期 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 黔东红色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策略研究

    蒋欢宜;

    整体性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原则。黔东红色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空和事件关联紧密,自成一体,故而必须对其进行整体性保护。近年来,黔东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稳中有进、积极向好,但是还存在尚未形成“点-线-面”相互衔接的整体管理格局、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开展黔东红色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工作需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对红色文化遗产内容与形式的档案式保护;深挖红色文化遗产内涵,以红色文化育人助推红色文化遗产全面传承;积极构建红色文化景观,加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以标志性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为统领,推进全域全局保护;多方参与,多域合作,有序推进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整合。

    2022年06期 v.24;No.160 4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 黔东红色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策略研究

    蒋欢宜;

    整体性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原则。黔东红色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空和事件关联紧密,自成一体,故而必须对其进行整体性保护。近年来,黔东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稳中有进、积极向好,但是还存在尚未形成“点-线-面”相互衔接的整体管理格局、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开展黔东红色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工作需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对红色文化遗产内容与形式的档案式保护;深挖红色文化遗产内涵,以红色文化育人助推红色文化遗产全面传承;积极构建红色文化景观,加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以标志性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为统领,推进全域全局保护;多方参与,多域合作,有序推进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整合。

    2022年06期 4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冷门绝学研究

教育学一流学科专栏

  •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育课程课堂教学的应然逻辑、实然困境与未来出路

    李红霞;

    教师教育课程课堂教学的质量关乎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育的长远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课堂教学的独特性决定了应以培育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深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实践智慧的教师为课堂教学之本,以立足区域教育资源办教育、满足区域教育事业发展所需为课堂教学之要。然而,通过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育课程课堂教学的实然状况进行分析后发现,限于主体能力、资源环境等多种内外因素,部分院校的课堂教学存在教学目标错乱、教学内容失衡、教学实施离地、教学评价机械等问题。在未来发展中,应用型高校应在行动理念上革新价值追寻、在行动前提上铸就整体合力、在行动过程上构建全局战略,助推教师教育课程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

    2022年06期 v.24;No.160 6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育课程课堂教学的应然逻辑、实然困境与未来出路

    李红霞;

    教师教育课程课堂教学的质量关乎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育的长远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课堂教学的独特性决定了应以培育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深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实践智慧的教师为课堂教学之本,以立足区域教育资源办教育、满足区域教育事业发展所需为课堂教学之要。然而,通过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育课程课堂教学的实然状况进行分析后发现,限于主体能力、资源环境等多种内外因素,部分院校的课堂教学存在教学目标错乱、教学内容失衡、教学实施离地、教学评价机械等问题。在未来发展中,应用型高校应在行动理念上革新价值追寻、在行动前提上铸就整体合力、在行动过程上构建全局战略,助推教师教育课程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

    2022年06期 7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 生命意义、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基于PISA 2018中国四省市测试结果分析

    夏林丽;颜宝平;龚静;毛志;

    基于2018年PISA测试中国北京、上海、江苏及浙江四省市的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中介效应分析,探讨了我国四省市青少年学生生命意义、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获得以下结论:(1)生命意义与竞争型成就动机、生命意义与任务掌握取向型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与竞争型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与任务掌握取向型成就动机均显著正相关;(2)生命意义能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效能感、竞争型成就动机与任务掌握取向型成就动机;(3)自我效能感能显著正向预测竞争型成就动机与任务掌握取向型成就动机;(4)自我效能感在生命意义与竞争型成就动机之间,以及在生命意义与任务掌握取向型成就动机之间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2022年06期 v.24;No.160 7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 生命意义、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基于PISA 2018中国四省市测试结果分析

    夏林丽;颜宝平;龚静;毛志;

    基于2018年PISA测试中国北京、上海、江苏及浙江四省市的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中介效应分析,探讨了我国四省市青少年学生生命意义、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获得以下结论:(1)生命意义与竞争型成就动机、生命意义与任务掌握取向型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与竞争型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与任务掌握取向型成就动机均显著正相关;(2)生命意义能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效能感、竞争型成就动机与任务掌握取向型成就动机;(3)自我效能感能显著正向预测竞争型成就动机与任务掌握取向型成就动机;(4)自我效能感在生命意义与竞争型成就动机之间,以及在生命意义与任务掌握取向型成就动机之间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2022年06期 8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 角色游戏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晏妮;

    采用元分析技术,考察了角色游戏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通过文献检索及对比筛选,纳入13篇符合要求的文章,包括23项效应值,样本总量为825人。结果发现,角色扮演的培养策略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393,p<0.001);调节效应表明,亲社会行为测量方法和干预时长影响角色游戏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但不受年龄、性别等个体变量的调节。此外,情境测验法、问卷法和观察法的亲社会行为测验方式的效果优于量表法与问卷测量混合法,干预时长在8—18周以内干预时长越长干预效果越好。

    2022年06期 v.24;No.160 8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 角色游戏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晏妮;

    采用元分析技术,考察了角色游戏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通过文献检索及对比筛选,纳入13篇符合要求的文章,包括23项效应值,样本总量为825人。结果发现,角色扮演的培养策略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393,p<0.001);调节效应表明,亲社会行为测量方法和干预时长影响角色游戏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但不受年龄、性别等个体变量的调节。此外,情境测验法、问卷法和观察法的亲社会行为测验方式的效果优于量表法与问卷测量混合法,干预时长在8—18周以内干预时长越长干预效果越好。

    2022年06期 8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文学研究

  • 散文:见证生命的厚度——侯长林散文选集《往事回望》笔谈

    向笔群;庄鸿文;孙向阳;唐竹英;晏武芳;

    2022年5月20日,铜仁学院人文学院、铜仁学院欧阳黔森研究中心与铜仁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举办“铜仁作家面对面”文学沙龙活动。活动主要围绕侯长林散文选集《往事回望》开展研讨。来自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铜仁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铜仁市作家协会、《梵净山》杂志社、铜仁学院、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专家学者作了专题发言。向笔群从真实、真情、真性三个维度谈了侯长林散文特色。庄鸿文认为《往事回望》的底色是深厚的人文情怀,见证了作者生命的厚度。孙向阳围绕真情的自然流淌、文化的审美观照与哲学思考、行云流水的文字三个方面谈了侯长林的散文艺术特色。唐竹英认为,侯长林的散文是有气息的,是有温度的,是有力量的。晏武芳则认为,作者是以一个文学在场人的姿态,在拥抱生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念生活,并记录生活,给读者呈现了一位大学校长的丰富世界。

    2022年06期 v.24;No.160 9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 散文:见证生命的厚度——侯长林散文选集《往事回望》笔谈

    向笔群;庄鸿文;孙向阳;唐竹英;晏武芳;

    2022年5月20日,铜仁学院人文学院、铜仁学院欧阳黔森研究中心与铜仁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举办“铜仁作家面对面”文学沙龙活动。活动主要围绕侯长林散文选集《往事回望》开展研讨。来自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铜仁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铜仁市作家协会、《梵净山》杂志社、铜仁学院、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专家学者作了专题发言。向笔群从真实、真情、真性三个维度谈了侯长林散文特色。庄鸿文认为《往事回望》的底色是深厚的人文情怀,见证了作者生命的厚度。孙向阳围绕真情的自然流淌、文化的审美观照与哲学思考、行云流水的文字三个方面谈了侯长林的散文艺术特色。唐竹英认为,侯长林的散文是有气息的,是有温度的,是有力量的。晏武芳则认为,作者是以一个文学在场人的姿态,在拥抱生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念生活,并记录生活,给读者呈现了一位大学校长的丰富世界。

    2022年06期 9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 诗礼传家一脉深—《铜仁徐氏先世事略》中诗文的儒学色彩

    肖丹;李亚林;

    铜仁徐氏自明代嘉靖壬午迁铜以来,始终秉持着“诗礼传家”的优良传统。《铜仁徐氏先世事略》一书记录了徐氏家族一至十二世的生平事迹、诗文创作等,其中所采录的诗文体现出浓厚的儒学色彩,主要表现在崇尚儒学、重视伦理、讴歌贞女等方面。

    2022年06期 v.24;No.160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 诗礼传家一脉深—《铜仁徐氏先世事略》中诗文的儒学色彩

    肖丹;李亚林;

    铜仁徐氏自明代嘉靖壬午迁铜以来,始终秉持着“诗礼传家”的优良传统。《铜仁徐氏先世事略》一书记录了徐氏家族一至十二世的生平事迹、诗文创作等,其中所采录的诗文体现出浓厚的儒学色彩,主要表现在崇尚儒学、重视伦理、讴歌贞女等方面。

    2022年06期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 《中华竹枝词全编》中的《蛮峒竹枝词》勘误

    曾議慧;严奇岩;

    2007年潘超、丘良任等主编的《中华竹枝词全编》收录了道光《大定府志》辑录的《蛮峒竹枝词》100首,多为乾隆时期贵州诗人余上泗亲历采风所著,保留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史学研究者提供以诗证史方面的史料参考。参照道光《大定府志》刻本中收录的《蛮峒竹枝词》发现,《中华竹枝词全编》中收录的《蛮峒竹枝词》存在讹文、脱文、衍文、倒文、注释句读等错误,涉及字形相似、字形坏缺、字体变化、偏旁误会、音同音近、篡改原文等6个方面。

    2022年06期 v.24;No.160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 《中华竹枝词全编》中的《蛮峒竹枝词》勘误

    曾議慧;严奇岩;

    2007年潘超、丘良任等主编的《中华竹枝词全编》收录了道光《大定府志》辑录的《蛮峒竹枝词》100首,多为乾隆时期贵州诗人余上泗亲历采风所著,保留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史学研究者提供以诗证史方面的史料参考。参照道光《大定府志》刻本中收录的《蛮峒竹枝词》发现,《中华竹枝词全编》中收录的《蛮峒竹枝词》存在讹文、脱文、衍文、倒文、注释句读等错误,涉及字形相似、字形坏缺、字体变化、偏旁误会、音同音近、篡改原文等6个方面。

    2022年06期 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人类学与民族学

  • 融入日常生活:传统医药知识的活态利用

    车越川;

    传统医药知识是我国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为维系人类健康贡献卓著。传统医药知识扎根于民间,伴随着人类的日常生活而产生、延续、发展。由于西方医疗体系嵌入,现代医学卫生观念的普及以及经济理性至上等价值观的冲击,传统医药知识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医药知识已日渐式微,逐渐脱离了民众的日常生活。通过日常观念引导、医疗服务体系融入、实施生产性保护等措施增加传统医疗服务的供应,扩大民众对传统医药的需求,使传统医药知识深度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实现传统医药知识的活态利用。

    2022年06期 v.24;No.160 11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 融入日常生活:传统医药知识的活态利用

    车越川;

    传统医药知识是我国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为维系人类健康贡献卓著。传统医药知识扎根于民间,伴随着人类的日常生活而产生、延续、发展。由于西方医疗体系嵌入,现代医学卫生观念的普及以及经济理性至上等价值观的冲击,传统医药知识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医药知识已日渐式微,逐渐脱离了民众的日常生活。通过日常观念引导、医疗服务体系融入、实施生产性保护等措施增加传统医疗服务的供应,扩大民众对传统医药的需求,使传统医药知识深度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实现传统医药知识的活态利用。

    2022年06期 124-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